行政機關在確定某個主體有違法情況時會繼續審查主體是否存在不能被處罰的特殊情況,如果有的話就只能放棄對其進行處罰或者只是經過嚴厲的教育之后就結束行政工作,但是如果確定了不予行政處罰的話還是有必要出具相關的決定書以便用文書確定。下面來看看具體的內容。
一、不予行政處罰要出具決定書么?
不予行政處罰案件應當出具決定書并告知當事人。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有3種情況可以不予處罰:不滿14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違法行為輕微并經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處罰。這3種情況都以當事人違法為前提,只是由于當事人符合法定的其他條件才不對其實施行政處罰。雖然工商機關未對其進行行政處罰,但畢竟將當事人的行為定性為違法,當事人完全有理由認為工商機關對其行為性質的認定錯誤而進行復議或訴訟。即使當事人對工商機關的定性無異議,也不能排除當事人認為處罰程序失當的可能。在某些特定情形下,當事人有可能主張處罰程序失當造成當事人精神或物質利益受損。因此,根據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即使對當事人不予行政處罰,仍然有必要制作相關法律文書告知當事人。
相關知識:
行政主體通過調查、取證,且聽取了被指控人的申辯后,如審查確認違法事實確實存在,且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即可依法根據情節輕重及具體情況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如認為違法行為不存在或被指控的事實不能成立的,則不得給予行政處罰,應制作撤銷案件決定書;如被指控人確實有違法行為,但情節顯著輕微,依法可不予行政處罰的,可作出不予行政處罰決定書;如認為被控人不僅有違法行為,且該行為已構成犯罪的,則應將有關材料移送司法機關處理,應制作移送案件(線索)決定書。
法律依據:《行政處罰法》第三十八條
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如下決定:
(一)確有應受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及具體情況,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二)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不予行政處罰;
(三)違法事實不能成立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四)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
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集體討論決定。
綜上所述,如果行政機關確定了公民的違法并沒有嚴重到必須要處罰的地步或者說受罰的主體是在法律的特殊保護之下的,就會直接撤銷處罰或者直接作出不予處罰的決定,并且需要制定相應的文書來通知當事人最后的處理結果以免產生行政糾紛。
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醫療糾紛行政處罰的種類包括哪些
醫療糾紛的行政處罰的種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批捕后可以見家屬嗎
2021-03-19行政訴訟維持判決存在先天性的缺陷是什么
2021-03-23地役權與相鄰權有什么區別
2021-01-27合同甲方乙方如何確定
2020-12-30探視權能接走住幾天嗎
2021-01-07一審判決生效可以申請再審嗎
2021-02-01買賣二手房違約法院調解要多長時間
2021-02-16房產抵押能否對抗財產保全后的執行
2021-02-12委托他人代理訴訟,有什么新規定
2021-02-11如何才能正確的規避購房交易中風險呢
2021-02-03集資房滿兩年以什么為標準
2021-01-19鄉村規劃外的違法建設如何處罰
2021-02-24勞動合同爭議解決方式怎么規定
2021-02-14勞動確認無效判決能否恢復勞動關系
2021-02-03意外險和交通事故可否重復賠償
2021-01-17飛機托運行李丟失如何賠償
2021-03-25再保險合同的獨立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2020-12-19停車費施救費及車輛損失鑒定費是否屬于保險責任范圍
2020-12-19“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1-02保險合同期滿誰能領保險金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