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樣會構成交通肇事逃逸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觀方面:主觀方面即行為人的主觀動機,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動機一般是逃避搶救義務以及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動機是積極的心理活動。雖然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但僅就逃逸行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為故意。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客觀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從刑法理論來看,認定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對行為的客觀方面予以認定。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為,是最高院的司法解釋中規定了在五種情形的基礎上而逃跑的行為。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空間要素,即該行為是否僅限于逃離事故現場。
二、交通肇事逃逸會怎樣處罰
(一)出于逃避法律責任,但履行救助義務。如行為人交通肇事將人撞倒后,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后逃離現場。120醫護人員及時將傷者送往醫院。這種情形下,行為人雖構成逃逸,但主觀惡性不深。僅出于逃避法律責任,現實中為搶救傷者,爭取了寶貴時間。對于這種情形,認定責任時應該從寬。
(二)出于逃避救治傷者,逃逸后主動投案。有人認為這種情形中,行為人不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理由在于行為人的主動投案。但筆者認為,這種觀點實際上違背了立法原意。法律之所以規定逃逸是加重情節,就是考慮對受害人生命的保護。逃逸造成的最嚴重后果就是,使傷者缺乏救助,導致傷勢嚴重以致死亡。所以這種情形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是當然的。但排除逃逸后自首的成立,對自首情節按照刑法減輕處罰也是應當的。
(三)既逃避法律責任又逃避救治傷者。這種情形在現實中最為常見,行為人在主觀上大多是兩者的競合。對于這種情況,顯然要按照法律的規定,在量刑幅度內予以從重。如果其結果導致受害人的死亡,則是逃逸行為情節的再次加重,構成因逃逸致人死亡。
一旦確認構成交通肇事逃逸的,那么就會認定行為人同時構成了交通肇事罪,而其中的逃逸行為則屬于加重處罰的情節,按照《刑法》中的規定,此時對行為人是在3-7年有期徒刑之間進行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用期內不買社保違法嗎
2020-12-09結婚彩禮什么時候給
2021-01-15變更勞動合同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10反擔保合同期限屆滿反擔保人還需要承擔責任嗎
2020-12-16外賣不讓進小區違法嗎
2020-12-14住房公積金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6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后可不可以分割
2021-03-15人身保險的三要素是指什么內容
2020-12-24【保險合同法】責任保險的可能責任
2021-01-10保險拒賠是否應先解除合同
2021-02-01撞死人保險賠償多少萬
2020-12-04汽車丟了,保險公司怎樣理賠
2021-02-17怎樣確定保險責任與保險事故
2021-01-09保險詐騙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2021-03-13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指什么
2021-02-06宅基地房屋要補繳土地出讓金嗎
2021-02-02拆遷宅基地沒有房產證只有土地使用證怎么算回遷面積
2020-11-22高鐵拆遷,拆遷方需要出示哪些文件
2021-03-13拆遷時對于違建的認定是什么
2021-03-01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