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時應該注意保存勞動合同或者與企業存在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據(比如工號牌、工作服、工資卡之類),不要等到出事之后,才去找這些東西。這時,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根本無法證明與企業存在勞動關系,如此很難維權。在未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情況下,職工該如何證明自己與企業之間的事實勞動關系呢?根據勞動部的相關規定,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列憑證:(一)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二)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三)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四)考勤記錄;(五)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其中,(一)(三)(四)項的有關憑證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2、注意申請工傷認定的時限,千萬不要錯過了申請時效。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起30 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3、如果不能認定為工傷,則可以按照雇傭關系以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雇主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雇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4、對于企業提出的協商解決要求,一定要慎重,切不可犯急而輕易答應。一般情況下,具體的賠償數額需等患者出院且工傷等級或者傷殘等級確定之后才能基本確定。在此過程中,最好請有經驗的律師介入,否則難以確定合理的賠償數額。現實中,許多受傷員工通過協商獲得的賠償數額最終僅夠支付后續治療費甚至還不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購買學區房有哪些風險
2020-11-09什么是醫療事故,醫療事故處理有哪些程序
2021-01-25公司的注冊資本多意味著什么
2021-02-17商標前綴后綴是否構成侵權
2021-01-02紅字發票信息表怎么填
2021-01-25檢察院不批捕多久放人,不批捕的情形
2020-11-17孩子可改隨繼父的姓氏嗎
2021-02-22就業協議的有效期限怎么算
2021-03-16債務危機有哪些救濟途徑
2021-01-03不知道借車人無證出事故承擔多大責任
2021-03-11修理車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18小區景觀燈漏電致女童死亡,物業要承擔責任嗎
2021-01-13高級管理人員怎么簽合同
2021-03-04公司名稱變更原名稱立即失效嗎
2021-03-04競業限制補償金有哪些規定
2020-11-14未成年人是否可以做生意
2020-12-09勞務外包需要什么資質
2021-01-10選擇保險有哪些基本原則
2021-01-22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有哪些
2020-11-22人身保險合同的特點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