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況會延期審理刑事案件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在法庭審判過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延期審理:
1、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
2、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
3、由于當事人申請回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
注意,當事人申請回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又包括兩種情形:
1、指當事人的申請在短時間內,仍不能作出是否同意回避的決定,審判活動無法進行;
2、指當事人申請回避的人員應當回避,需要另行更換人員的,可以延期審理。
刑事案件多長時間出判決
(一)審查期限
人民法院對于按照普通程序審理的公訴案件,決定是否受理,應當在七日內審查完畢。對于人民檢察院建議按簡易程序審理的公訴案件,決定是否受理,應當在三日內審查完畢。
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的期限,計入人民法院的審理期限。
(二)公訴案件審理期限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三)自訴案件審理期限
人民法院審理自訴案件的期限,被告人被羈押的,應當在受理后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未被羈押的,應當在受理后六個月以內宣判。
(四)適用簡易程序案件審理期限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內審結;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三年的,可以延長至一個半月。
(五)適用審判監督程序案件審理期限
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在作出提審、再審決定之日起三個月以內審結,需要延長期限的,不得超過六個月。
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審判抗訴的案件,審理期限適用前款規定;對需要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的,應當自接受抗訴之日起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下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期限適用前款規定。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延期審理刑事案件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法律格言說,遲來的正義非正義,它的一個含義就是過遲做出裁判是不公正的,也是非正義的。如果刑事案件的被害人經過長期的羈押仍然得不到法院的判決也是不公正的。如果你對這方面還有更多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以公司盈余資產支付股權受讓款是否構成抽逃注冊資金
2021-02-24征地安置補償費的標準是什么
2020-11-09計時工資有績效獎金嗎
2020-11-24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不服該怎么辦過程是怎么做的?
2021-02-16小區內晚上修路可以投訴嗎
2021-01-23房產抵押注銷后還能調取嗎
2021-01-16商業銀行可以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嗎
2021-03-08擔保合同債務人與主合同不一致,這個合同有效嗎
2021-03-06離職了工資要次月發這違法嗎
2020-12-09與中介公司簽約如何避免糾紛
2021-01-16不滿半年被裁員要怎么補償
2020-12-14勞動調解應該去哪
2021-03-10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有什么含義
2021-03-15車禍藥費花5萬保險賠多少錢
2021-02-25保險逾期未交由誰承擔責任
2020-12-15人壽保險受益人包含有哪些
2021-01-08什么是保險責任準備金
2020-11-19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規定具體是什么
2020-12-31如何認定保險責任
2020-12-09車輛是否可以重復投保?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