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吊銷駕照規(guī)定是什么?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一次扣12分,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情節(jié)嚴重構成犯罪的:
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發(fā)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并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怎么認定交通肇事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是一個主客觀相一致的行為,即行為人除了必須具有逃逸的客觀外在行為方式,同時還必須具有逃逸的故意,明知發(fā)生交通事故,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表明逃逸行為的心態(tài)只能是故意,如果僅僅具備離開現(xiàn)場的外部特征,而不存在逃逸的主觀故意,則不能認定為此處的“逃逸”。所以認定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為必須從主觀、客觀兩個方面把握。
1、認定逃逸存在一個前提條件,即行為人對肇事事故應是明知的。
如果行為人對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駕車繼續(xù)行使,主觀上沒有惡性。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只是在進行正常的駕駛行為。所謂的“逃逸”時不能成立的,如果對于這種駛離現(xiàn)場的行為以逃逸論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是典型的客觀歸責,無論從刑事立法基本原則還是從司法公正角度出發(fā)都是不適宜的。當然,這里的“明知”并非要求肇事者對于其中所有的細節(jié)都有著具體的明知,只要堅持主客觀統(tǒng)一的原則,對于肇事存在蓋然性、可能性的明知,就符合要求。
2、逃避搶救義務以及其后逃避責任追究。
一般情況下,逃逸者不履行搶救義務和逃避責任的動機是重合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可能存在著并不逃避搶救義務但盡可能地逃避肇事責任追究或者不履行搶救義務但并不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單一動機的情況,前者如甲駕車將被害人撞成重傷后,將被害人盡快送到醫(yī)院,但之后一走了之的情形。只要具備逃避搶救義務和逃避責任追究這兩個動機中的任何一個,都應認為具備了逃逸。
綜合上面所說的,肇事逃逸不僅是道德好壞的行為,而且也是觸動了法律,這種行為是特別自私的,我國對于這一行為也是制定了嚴厲的處罰,只要發(fā)生此事,那么直接吊銷駕照還要處罰罰金,所以,承擔錯誤是我們每一個公民該做的,這樣才能被辯解。
肇事逃逸一定會拘留嗎,怎么處罰?
2020年交通肇事逃逸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交通肇事逃逸罪判刑幾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行醫(yī)罪與醫(yī)療事故罪的區(qū)別是什么
2020-11-29醫(yī)療事故中患者承擔的舉證責任
2021-01-27公司監(jiān)事可以隨便設立嗎
2021-02-01坐滴滴出交通事故怎么辦,責任怎么分
2021-02-05提出離婚賠償?shù)臈l件有什么
2020-11-26電梯事故死人構成犯罪嗎
2020-12-14兒媳贈與公婆房產怎么繳稅
2021-03-15贍養(yǎng)老人能否以提供住房為準
2020-12-09公司更名后原來的合同還有效嗎
2020-12-25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如何區(qū)別
2021-01-11什么是保險條款
2020-12-27山洪災害保險賠嗎
2021-03-23為什么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2-14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為什么不生效
2020-11-09人身保險合同的生效
2021-01-16失業(yè)保險基金被挪用怎么辦
2021-02-18單方交通肇事為什么理賠難
2021-01-11什么是一次性轉包土地
2020-12-21拆遷補償案件有無時效
2021-01-27房子可能要拆遷的再過戶賠錢有影響嗎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