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2012年12月21日,被告李某某駕駛帕薩特小型轎車搭乘徐某某、費某某、蔡某某,從犍為沿樂宜高速往樂山方向行駛。21時55分,當該車行駛至G93成渝環線758KM+600M施工變道路段,因車速過快操作不當,導致車輛與中央護欄端頭相撞。造成徐某某被甩出車外受傷、蔡某某當場死亡、費某某經搶救無效死亡及車輛、路產損壞的交通事故。2013年1月30日交警某支隊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李某某承擔此次事故全部責任,徐某某、費某某、蔡某某不承擔責任。徐某某受傷后被送至某人民醫院治療,后經司法鑒定中心評定為:交通事故拾級傷殘。李某某駕駛的小型轎車在某保險公司投保了交強險及賠償限額為20萬元商業第三者責任險,保險期間均為2011年12月29日至2012年12月28日。由于各方不能就徐某某的賠償費用達成一致意見,徐某某遂于2013年9月23日向樂山市市中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決李某某和某保險公司賠償其各項損失共計71782.7元。
辦案思路及心得
本案的思考:“車上人”與“第三人”的認定問題 關于“車上人”與“第三人”的認定問題,也是本案的爭議焦點之一。在交通事故中,受害人在事故發生前是車上人員,但在交通事故發生時卻實際脫離了事故車輛,在事故發生后,其身份應該認定為車上人員還是第三人?對于該問題,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受害人發生事故時在車外,應當認定為第三人;另一種觀點認為,事故發生的原因與受害人在車外受傷具有因果關系,不能人為的將事故發生的各個階段割裂開來,應當認定為車上人員。筆者認為,對于該問題的認定,不能單純以受害人發生事故時的空間來確定,應當適用近因原則分析確定。保險中的近因原則指保險人承擔賠償責任的范圍應限于以承保風險為近因造成的損失,即將時間和空間上共同形成的效果作為最近的原因,而不能將時間和空間相割裂,單純的認定時間或空間上的最近。本案中,盡管徐某某受傷是在車外,但其直接原因是由于外力作用致使徐某某被甩出車外,這是一個時間和空間相結合、連續而不可分割的過程。因此,根據近因原則,應當認定徐某某屬于車上人員,不能將徐某某受傷的后果和事故原因人為的分割,認定徐某某受傷時在車外,即為第三人。
裁判結果
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本案交通事故發生時徐某某乘坐在該車車輛中,其受傷的主要原因是李某某在車速過快情況下操作不當,與護欄發生碰撞后在外力作用下使徐某某被甩出車外受傷。徐某某被甩出車外及傷害事故的發生是連續而不可分割的一個過程,故徐某某屬于車上人員,不屬于第三人,不屬于機動車交強險及商業三者險賠償范圍。判決李某某支付徐某某賠償費用65511.2元,某保險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轉讓合同怎么寫
2020-12-20要約及其法律約束力是怎樣的
2021-01-14非法集資股東有刑事責任嗎
2020-11-09立約定金合同沒有主合同內容合法嗎
2020-11-302020最新破產債權申報有哪些規則
2020-12-07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特征呢
2021-02-25仲裁制度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021-03-08刑法中自首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1-01-07網賭立案后會怎么處理
2021-02-27小學生在公立學校摔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8職工集資建房政策有什么規定嗎
2021-03-21怎么做才能進行人才保密
2021-02-09如何終止勞動合同
2020-12-26勞動訴訟與勞動仲裁有哪些區別
2020-12-30投保人解除人身保險合同返還保險費案
2021-03-12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拒絕賠償
2020-11-21發生車禍該如何申請保險理賠
2021-01-05保險公司不予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0-11-27保險公司變更事項必須經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準嗎
2020-11-14自駕游怎么選擇合適的保險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