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和訴訟都是糾紛解決方式,但是兩種方式不能同時選擇。根據我國《仲裁法》、《仲裁法》的相關規定,生效的仲裁裁決與生效的民事判決法律效力等同。當事人應當履行仲裁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該仲裁裁決,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實行“或裁或審”原則,即一旦合同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了有效的仲裁條款,則除非雙方協議廢止,否則有關合同的糾紛必須通過仲裁方式來解決,不能再就同一糾紛到法院起訴。反之亦然,雙方如果選擇以訴訟方式解決可能出現的糾紛,則除非在糾紛提交法院審理前雙方達成仲裁協議,否則有關合同的糾紛應當采用訴訟方式解決。二者的優缺點比較如下:
二、當事人可以隨意選擇仲裁員但無權選擇審判員
仲裁通過仲裁委員會來進行,訴訟通過法院來進行,仲裁裁決和法院判決都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該遵照執行。依據《仲裁法》的規定,仲裁委員會的仲裁員多是各專業領域的專家,具備較髙的專業造詣和執業操守。如果當事人雙方約定由一名仲裁員來裁決糾紛,則可由當事人雙方來共同選定該仲裁員;如果當事人雙方約定由三名仲裁員來裁決糾紛,可以各自選定一名,第三名也就是首席仲裁員,可以雙方共同選定或委托仲裁委員會指定。顯然,自主選擇仲裁員,減少了當事人對裁決公平、公正性的疑慮,有利于裁決結果被當事人接受及得到執行。另外,仲裁不是強制業務,因此在開庭審理時仲裁員大多態度謙和,當事人雙方可以有充分陳述意見的時間和機會。而人民法院審理有關房產糾紛,根據有關法律規定,當事人必須到房屋所在地人民法院進行審理,而原、被告無權選擇審判員。這樣,當事人有時會心存疑慮。
三、訴訟更能夠使當事人充分行使救濟措施,但審理期限較長
仲裁結案較快,實行“一裁終結”制,即仲裁委員會一旦作出裁決就是最終裁決,自作出裁決之日起產生法律效力,因此仲裁時間相對較短;而法院則是政府部門,作為國家司法審判機關,具有權威性,經常承辦某一類案件的法官在審判時具有很高的職業敏感,且訴訟實行“兩審終局”制,即如果當事人對一審法院的判決不滿意,則還可以到高一級法院上訴,進行二審,二審法院的判決才是終局的,對雙方當事人產生法律約束力。依據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普通程序的案件,法院一審的審限是6個月,如果一方當事人不服提出上訴的話,則二審的審限為3個月,一般情況下,一個房地產案件如果在法院審理,形成生效判決的時間可能會需要9個月左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償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1-02-01冒用他人護照出國境如何處罰
2020-11-30社交軟件上散播他人隱私如何處理
2021-01-29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上市公司嗎
2021-01-09十級傷殘能要求贍養費嗎
2021-02-27按揭房能否再次擔保抵押
2021-02-03商業銀行可以轉讓經營許可證嗎
2021-01-17學生被拐賣了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7勞動合同過期是否有效力
2021-03-05競業限制代簽合同的效力
2020-12-05勞務外包工傷責任如何擔責
2021-01-10拖欠農民工工資被警察帶走怎么處理
2021-01-16人壽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有哪些,哪些人壽保險合同無效
2021-02-28人壽保險理賠所需哪些材料
2021-02-24為什么旅行社責任保險應改為法定保險
2021-03-02公司為勞動者投保團體人身保險誰是被保險人
2021-02-17什么情況下可以找保險公司理陪
2021-02-15未經批準的劃撥土地轉讓是否無效
2020-12-25拆遷賠償房產能強制執行嗎
2020-11-28澄海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