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刑事訴訟法》第59條規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論是批準逮捕,還是決定逮捕,一律由公安機關執行。《刑事訴訟法》第91條第1款規定,公安機關逮捕人的時候,必須出示逮捕證。
有關逮捕執行程序的規定
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論是批準逮捕,還是決定逮捕,一律由公安機關執行。《刑事訴訟法》規定,公安機關逮捕人的時候,必須出示逮捕證。逮捕證必須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簽發。執行逮捕必須由兩名以上的公安人員進行。在執行逮捕時,必須向被逮捕人出示逮捕證,并宣布對其依法逮捕。然后責令被逮捕人在逮捕證上簽名或蓋章。被逮捕人拒絕簽名或蓋章的,執行逮捕的人員應當予以說明。被逮捕人如果拒捕,執行人員必要時可以使用械具、武器。公安機關執行逮捕,如果因被逮捕人死亡、逃跑或其他原因,不能執行逮捕或逮捕未獲的,應當立即通知原批準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或決定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以便采取相應的處置措施。
逮捕后,應當立即將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羈押。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對于各自決定逮捕的人,公安機關對于經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的人,都必須在逮捕后的24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逮捕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如犯罪行為沒有發生或者被逮捕的人不構成犯罪的;雖有犯罪行為,但罪行輕微,不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雖然是被逮捕人所為,但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方法足以防止社會危害性,因而沒有逮捕必要的,等等。
此外,《刑事訴訟法》規定,公安機關在異地執行逮捕時,應當通知被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被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應當予以配合,從而保證逮捕任務的順利完成。《刑事訴訟法》第94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如果發現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強制措施不當的,應當及時撤銷或變更。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和相關司法解釋,在下列情況下,應當撤銷或變更逮捕:
被逮捕人患有嚴重疾病的;
被逮捕人是正在懷孕、哺乳自己不滿1周歲嬰兒的婦女的;
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內辦結,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方法對社會沒有危害性的;
第一審人民法院判處管制或者宣告緩刑以及單獨適用附加刑,判決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期間,被告人被羈押的時間已到第一審人民法院對他判處的刑期的。
對上述情形需要繼續查證或審判的,可變更為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公安機關解除或變更逮捕措施的,應當通知原批準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自己決定逮捕的,決定撤銷或變更的,也應當通知公安機關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侵權追訴標準是什么呢
2020-11-14認繳出資能否質押
2020-12-12服刑人員假釋考驗期內應遵守哪些規定
2021-03-11離婚時哪些是共同財產,哪些是個人財產,哪些是約定財產,如何處理
2021-02-25夫妻婚內借條的法律效力
2021-02-23普通行政案件簡易程序是當庭宣判嗎
2021-01-16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可以復議嗎
2021-01-18交通事故賠償項目參照標準
2021-02-22夫妻個人財產,配偶和子女有居住權嗎
2021-03-03單方解除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1-05經濟補償金能否分期支付
2020-12-01勞動合同終止的,用人單位是否支付經濟補償?
2020-12-21公司解散的補償金時效是多久
2021-01-10怎樣界定外出務工人員
2021-03-13試工期階段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3-07脫崗可以辭退嗎
2021-02-03實習期間受傷,用人單位是否應賠償
2020-12-23我國出口產品責任險的發展現狀
2021-02-28飛機延誤找誰賠償
2021-02-10肖X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一案的民事判決書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