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的程序
逮捕是國家司法機關所采取的、在一定時間內完全剝奪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
1.目前在我國只有檢察院和法院享有批捕權:對于任何公民的逮捕,除法院決定逮捕的以外,必須經檢察院批準。
根據新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七條公安機關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寫出提請批準逮捕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并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必要的時候,人民檢察院可以派人參加公安機關對于重大案件的討論。
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逮捕,可以詢問證人等訴訟參與人,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2.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律由公安機關執行。執行逮捕的人員不得少于2人,執行逮捕時,必須向被逮捕人出示逮捕證,并責令被逮捕人在逮捕證上簽名(蓋章)或按手印。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3日以內,提請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1日至4日。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30日。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7日以內,做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
3.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后,提請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批準或決定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在24小時之內進行訊問。對于發現不應當逮捕的,應當變更強制措施或者立即釋放。立即釋放的,應當發給釋放證明。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外,應在24小時以內將逮捕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或所在單位。不便通知的,應將不通知的原因在案卷中注明。
4.公安機關在異地執行逮捕時,應當通知被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被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應當予以配合,從而保證逮捕任務的順利完成。
5.人民檢察院對于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的案件進行審查后,應當根據情況分別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對于批準逮捕的決定,公安機關應當立即執行,并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不批準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說明理由,需要補充偵查的,應當同時通知公安機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寫入合同的要約是否有約束力
2020-11-15購房合同不能履行損失怎么計算
2021-01-27網絡造謠人身攻擊怎么處罰
2021-03-06有限公司股份轉讓的手續有哪些
2020-12-12個人作品著作權保護期限
2021-01-05交通事故認定工傷怎么賠償
2021-03-02離婚拆遷糾紛如何預防
2021-01-21婚姻效力糾紛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的婚姻效力如何
2020-12-14未成年精神病人監護人只能是其近親屬嗎
2021-03-07越權代理與無權代理的區別
2020-11-15如何證明員工不愿意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3哪些情況下勞動合同不能終止
2020-11-18試用期社保按工資的80%作基數繳納是否合法
2021-03-03實習期有沒有最低工資標準
2020-12-04航空意外傷害保險怎么賠的
2021-02-24人身意外傷害綜合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11保險公司理賠時會調取監控嗎
2021-01-10違反保險法的行為應該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17夫妻離異配偶附加險無效怎么維權呢
2021-01-27保險法中是如何規定追償的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