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定代表人通俗來說不是人,是依法成立的組織,在公司經營實務中,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公司章程中明確約定。公司法定代表人可能承擔哪些責任?下文為大家詳細解答,歡迎閱讀。
法定代表人的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是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一般情況下,法定代表人的職務行為就是企業法人的行為,因而由此產生的民事責任由本企業/公司承擔,法定代表人一般不向第三人直接承擔民事責任,法定代表人只是向本企業/公司承擔因自身過錯而產生的民事責任。但由于單位違法可能會受到雙重制裁,除了法人的單位責任外,法定代表人作為主管人員也應當承擔個人法律責任,具體分為以下幾種:
1、因經營過錯向法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民法通則》第43條: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58條: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企業法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法人承擔對第三人責任后,可以追償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員的賠償責任。
2、法定代表人因單獨或者共同侵害單位財產可能承擔的民事侵權法律責任
《民法通則》第106條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3、因違法行為而受到的民事制裁--罰款、拘留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第61條: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如果查明企業法人有民法通則第四十九條所列的六種情形之一的,除企業法人承擔責任外,還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第四十九條和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三款的規定,對企業法定代表人直接給予罰款的處罰;對需要給予行政處分的,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由有關部門決定處理;對構成犯罪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依法移送公安、檢察機關。
第62條: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中,依法對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人采用罰款、拘留制裁措施,必須經院長批準,另行制作民事制裁決定書。被制裁人對決定不服的,在收到決定書的次日起十日內可以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決定暫不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健康證明怎么寫,健康證明模板有哪些
2020-11-182020年公司具備什么條件才能上市
2021-02-22農民工討薪有哪些途徑
2021-01-02簽了民事調解協議后還能再起訴嗎
2020-12-22協議離婚要求賠償的前提有什么
2021-02-01住房公積金提取前提需要哪些
2021-01-09企業什么情況下可以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29農民工有哪些勞動保護
2020-12-19員工工傷身亡家屬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嗎
2021-02-15車險理賠技巧
2021-03-08進出口貨運保險投保的基本內容
2020-11-15投保人和保險人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6旅行社對被撞傷游客當否負連帶責任
2020-12-04交通傷殘鑒定機構是否由保險公司指定
2021-02-19商業保險已賠償侵權人還需要賠償嗎
2020-12-06新保險法解釋有什么規定
2020-12-10合理期待原則在保險合同中如何運用
2021-03-05保險條款解讀-家庭保險
2021-01-03村委會非法轉讓土地如何處罰
2020-11-20租客能否獲得房屋拆遷補償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