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審是保證刑事訴訟順利進行的強制措施之一,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規定了取保候審的條件:
1.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對該條規定的第一種情形,在理解及執行上均不存在異議,但對第二種情形,由于各人理解不同,執行各異,影響法律的嚴肅性。
■進一步修改完善取保候審的條件
根據司法實踐的需要,應針對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第二種情形制定具體的標準,并明確規定“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含義。
1.量刑條件:刑法第七十二條規定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犯罪情節、悔罪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宣告緩刑。由于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罪刑較輕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其逃避偵查或起訴、審判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社會危險性較小,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有利于教育、改造挽救犯罪分子,減少訴訟成本。因此建議對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的或者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獨立適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2.身體條件。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第二款規定,對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嚴重疾病或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可以取保候審。嚴重疾病必須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明文解釋,并列出具體疾病傷殘標準的便于執行。在辦案過程中,遇到犯罪嫌疑人患有嚴重疾病情形,必須經過嚴格的檢查程序,提供科學依據、嚴格審批。不論是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懷孕或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都是酌情條件。不將其監禁,主要是從人道主義出發,體現了國家對于有特殊情況的犯罪嫌疑人所采取的寬大仁懷的態度。
3.事實條件。對犯罪嫌疑人是否取保,主要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對于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足以批捕起訴、判刑,法定刑最低在三年以上的案件,一般不宜取保候審。但是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法定辦案時限已到,不能捕、不能訴的案件而需要繼續偵查取證的可以取保候審,但對共同犯罪案件,某些犯罪嫌疑人在逃,由于這些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容易造成犯罪嫌疑人串供等妨礙偵查行為的發生,應慎重考慮。
■建立健全有效的審批制約機制
1.建立取保候審的審批機制。根據辦案實踐,偵查、檢察、審判機關在辦理案件過程中,辦案人員如果認為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確需采取或者變更為取保候審措施的,辦案人員寫出書面報告意見交所在的科、所、隊、庭、室討論,然后連同案卷一并報送分管領導審核。分管領導同意后,報單位正職審批,取得一致意見后方可辦理取保候審法律手續,填發決定書,并向被取保人宣布,責令被取保人提供保證人或交納保證金,通知執行機關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訴訟案件一審審理期限是多久
2021-03-24沒有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工傷可以認定嗎
2021-02-25借款到期前保證人去世,繼承人要承擔保證責任嗎
2020-12-15交通事故認定后有異議超過了三天怎么辦
2021-03-25三類犯停止減刑假釋
2021-02-21賣假貨會判刑嗎,賣假貨的法律責任
2020-11-15當事人給對方造成締約損失怎么辦
2021-03-12單位是否有權收回員工集資房
2020-11-30合同糾紛勝訴后不執行怎么辦
2021-03-23辭退員工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2021-03-17主張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有時效嗎
2021-03-04哪些情況下解聘職工要給補償
2021-03-18勞務合同適用什么法律
2020-12-11外企存在勞務派遣關系是否合法
2021-01-07個人旅游意外保險條款
2021-01-04理財保險公司破產了怎么辦
2021-03-15國內貨物運輸保險條款
2021-03-20人身保險合同效力中止和效力終止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7保險合同中或字引發了一場官司
2020-11-29交通理賠交強險是多少錢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