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取保候審適用條件《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中規定的取保候審適用條件是司法機關辦理取保候審的法律依據,從法理上講,法定的適用條件無論是對適用者還是被適用者都應當是明示的并且應當是明確無爭議的,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我國立法中普遍存在的因追求敘述簡練而造成發生理解分歧的問題在這些規定(特別是《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中也同樣存在,而且這種理解上的分歧已經讓司法實踐中的司法人員和刑事訴訟當事人對取保候審適用條件感到困惑,反映在實際操作上就是無法滿足提高司法透明度和保護刑事訴訟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要求。因而準確地理解取保候審適用條件的內容以及領會其中蘊涵的法律精神,對整個取保候審制度的操作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以下我們對司法實踐中的幾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作一論述。
一、在理解時要注意《刑事訴訟法》第51條中所謂的“可能判處”的具體含義。
這里“可能判處”的刑罰不是絕對地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行為所觸犯的刑法條文中的法定最高刑,也不是指該條文規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的某種罪名的法定最高刑,當然更不可能是法定最低刑。在現行的取保候審制度中“可能判處”的刑罰是指承辦案件的司法機關工作人員根據初步查明的涉嫌犯罪事實,依據相關法律的規定所認定的對其可能適用的刑罰,或者根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事實應當適用的具體刑法條文對其可能具體適用的刑罰。當然在最終適用時可能是最高刑也可能是最低刑,這是不確定的,一切都必須根據涉嫌的犯罪事實來決定,而絕不能簡單地以其涉嫌的犯罪行為所觸犯的刑法條款中法定最高刑或最低刑作為其“可能判處”的刑罰。“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即指司法機關根據初步查明的涉嫌犯罪事實,依據相關法律的規定所認定的對其可能適用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是指根據司法機關已經查明的涉嫌犯罪事實,依據相關法律的規定所認定的對其可能適用有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禍發生卻找不到肇事者怎么辦
2020-11-14國有企業黨組織工作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05國家安全重點單位可以用中外合資保安服務嗎
2021-01-04公司起訴股東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有多久
2021-03-22借款人去世債務怎么辦
2020-12-30開發商與業主簽的購房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0人身損害賠償怎么計算
2020-11-22私人之間房產抵押如何處理
2021-02-20有撫恤金能辦理低保嗎
2020-12-09同行業財務崗位有競業限制嗎
2020-12-29長期勞務派遣是否會被認定為勞動關系
2021-02-03試用期領導不同意離職怎么辦
2020-12-072020年被隔離算工資嗎
2021-01-09上班路上被車撞傷屬于意外傷害保險理賠范圍嗎
2021-03-24意外傷害保險分為哪些種類
2020-11-21保險事故發生后如何才能盡快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1-02-26再保險合同業務有哪些
2020-12-13保險經紀人是什么
2021-01-26辦理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程序,在什么情形下人壽保險會拒賠
2021-03-08車輛未按時年檢保險公司一定不用賠償嗎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