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管轄,就是確定不同區域法院第一審訴訟案件(包括刑事、民事、行政、執行等案件)的分工與權限。①《行政訴訟法》第17條對行政訴訟案件的一般地域管轄作了如下規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法院管轄。”②法條包含兩個內容:一是對原具體行政行為提起的訴訟,由最初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法院管轄;二是經復議的案件,如果復議機關維持了原具體行政行為,對原告權利義務產生實際影響的仍然是原具體行政行為,原告只能對原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所以仍由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法院管轄。如果是復議機關改變了原具體行政行為,法條規定,原告可以選擇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法院或者是復議機關所在地法院管轄。由于行政案件的被告只能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由行政機關所在地法院管轄就是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可見,行政訴訟案件的一般地域管轄仍然遵循了“原告就被告”的設置原則。
一般地域管轄的“原告就被告”原則,是指“被告在哪個法院轄區,原告就應當到哪個法院起訴,案件就歸該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③傳統的觀點認為,按“原告就被告”原則設置管轄權,可以充分體現“兩便原則”的精神內涵。“兩便原則”是我國人民司法工作的優良傳統,也是對人民司法實踐經驗的高度概括和總結。④“兩便原則”的核心內容:一是便于群眾訴訟;二是便于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兩便原則”是我國三大訴訟確定法院管轄應當堅持的原則。“兩便原則”充分體現了肖-揚院長提出的“司法為民”的司法理念。傳統的觀點認為,“兩便原則”就是要讓當事人近距離訴訟,以節約訴訟開支;就是要讓人民法院就近行使管轄權,便于通知當事人,便于查證與執行。因此,行政訴訟案件為了貫徹“兩便原則”的精神,按“原告就被告”的原則設置管轄權,是因為符合行政權的轄區范圍,行政機關只有在其行政轄區內才有實施行政行為的管轄權,案件的發生地多是被告行政機關所在地。就原告來說,也多是其轄區內的行政相對人。由被告行政機關所在地法院管轄,可以方便當事人就近訴訟,也可以方便人民法院通知各方當事人應訴,便于人民查證與執行。另外,由被告行政機關所在地法院管轄,也適應了法規、法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的區域性特點。法律文件中的一些地方性法規、規章及眾多的規范性文件,均有區域性有效的特點,無論這些案件是依據還是參照,它們都是行政機關執法的依據與標準。由被告行政機關所在地法院管轄,就能保證執行機關的依據與審判機關審查的依據的一致性,避免出現因區域不同而產生的規范或依據沖突。同時,“原告就被告”,還能對原告起到濫訴的預防作用。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保全車輛要多少錢
2021-03-20在信訪條例中上訪人的權利有哪些
2021-03-20房屋群租違法嗎
2020-12-27病假和醫療期的區別是怎樣的
2021-02-25法定代表人與公司連帶責任要件
2020-12-08交通事故超過多長時間視為放棄訴訟
2021-03-21刑事拘留后多久下達逮捕證,逮捕的條件
2021-02-09民事裁定管轄的規定
2020-11-09服刑期間民事賠償怎么辦
2020-12-26遺產的范圍如何規定
2021-02-17貴州煤礦7人遇難,公司應賠多少
2021-01-02擔保合同中質物滅失怎么辦
2021-01-08政府回購房贈與他人需要哪些材料
2021-01-14未簽訂勞動合同要雙倍工資屬于一裁終局嗎
2021-03-11企業停產期間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1-17大學生實習期的基本權益有哪些
2021-03-02人壽保險理賠的相關標準有什么
2021-01-09車上人員險賠償范圍多大
2021-02-07如何認定保險責任免除條款是不是合理
2021-02-11應怎樣投保“不計免賠特約保險”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