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原公司法律中股東不得少于二人的規定、實際出資人不符合股東條件,例如公務員、特別的財產和身份安排等等,衍生出了代持股協議。代持股協議的雙方當事人即實際股東和名義股東。實際股東是公司的實際投資人,而作為名義股東,其實需要承擔的風險是很大的。那究竟名義股東的風險有哪些呢?下文中律霸小編就這個問題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什么是名義股東
名義股東是指,有限責任公司的實際出資人基于某些原因與其他人訂立合同,約定投資收益由實際出資人享有,該與之簽訂協議的人只是名義上的出資人,即名義股東,其實質為掛名股東。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的協議的效力僅針對簽約雙方,不對第三人產生法律約束力。名義股東依照形式主義原則對公司外第三人承擔責任。形成名義股東現象的原因比較復雜,例如真實的出資人不愿意公開自己的身份,或者是為了規避經營中的關聯交易,或者是為了規避國家法律對某些行業持股上限的限制。因此種約定和做法對于公司登記和公示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均不被行政和司法機關認可。一旦發生糾紛,實際出資人的利益無法獲得保護。2011年《公司法解釋(三)》的頒布首次明確了名義股東的概念,并對其與實際出資人發生糾紛時應當如何適用法律進行的規定,從法律上認可了名義股東。
二、名義股東的風險都有哪些
名義股東和實際出資人之間的股權代持協議只能在協議雙方之間發生法律效力,不能對抗第三人。《公司法解釋(三)》第27條規定,“公司債權人以登記于公司登記機關的股東未履行出資義務為由,請求其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在未出資本息范圍內承擔補充賠償責任,股東以其僅為名義股東而非實際出資人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名義股東根據前款規定承擔賠償責任后,向實際出資人追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所以可知,如果實際出資人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則名義出資人需要對公司債務在實際出資人未出資的本息范圍內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在讓他人代自己持股的情況下,不管是名義股東還是實際投資人,其實此時都是有一些法律風險的。當然,在面對這些風險的時候,要知道應該怎么應對。做好的就是在風險產生之前就采取措施進行預防,這樣避免風險的出現其實可以降低自己利益遭受損害的風險。至于名義股東的風險有哪些,上文中已經作出了介紹,希望可以為你提供一些幫助。
公司股東變更流程和所需材料?
公司倒閉誰的責任?是追究法人代表還是股東?
有限公司股東變更程序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辦理治安案件應當堅持什么的原則
2021-01-28沒有結婚算騙婚嗎
2021-01-28離婚案答辯狀怎么寫
2020-11-24夫妻共同財產房產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0-11-11土地糾紛信訪管用嗎
2021-01-20處分以后能否直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6企業能辭退哪些員工
2020-12-21人壽保險理賠時間是多久
2020-11-09弄清免責條款 保險合同上沒簽字鬧糾紛
2021-03-06精神病人墜入水井溺亡 保險公司須賠錢
2020-12-05被謀殺未指定受益人 百萬理賠金何去何從
2020-12-21分紅保險的特點與分配方式分別是什么
2020-12-09告之義務與保險人給付責任的關系
2020-11-24當事人在代理關系案件中如何承擔舉證責任?
2021-02-15什么是單獨人壽保險?
2021-01-02拆遷安置房如何申請房產證
2020-11-18房屋拆遷的航拍圖到哪里可以查看
2021-02-03農村拆遷補償款糾紛該如何解決
2021-03-09拆遷附屬物指的是什么
2020-12-23婚前承租的公房,婚后拆遷重獲公房要如何分割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