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解決溫飽問題再到實現小康水平,無不體現著我國的不斷進步。改革開放體現在方方面面,那么國有企業改制何時開始的呢?下面小編將帶你一起回顧國有企業改制的歷程。
企業改制,是指依法改變企業原有的資本結構、組織形式、經營管理模式或體制等,使其在客觀上適應企業發展的新的需要的過程,在我國,一般是將原單一所有制的國有、集體企業改為多元投資主體的公司制企業和股份合作制企業或者是內外資企業互轉。企業改制一般有內啟動、外啟動和內外啟動相結合等方式。內啟動主要是吸收企業內部職工包括經營者入股,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外啟動就是通過其他所有制企業整體兼并、收購或控股參股國有企業。內外啟動相結合則是既有一塊是引進外面優勢企業的,又有一塊內部職工入股。無論是內啟動還是外啟動,都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進一步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形成內外部共同參股的多元投資主體企業。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擴大企業自主權為主要形式,調整國家與企業之間利益關系的國有企業改革方針,在企業內部建立各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在企業領導體制上實行廠長(經理)負責制。1985年左右,開始以實施承包經營責任制為主要形式的國有企業改革。
1985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國展開,它改變了單一(計劃)經濟的結構,形成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經濟格局,改變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形成了政府宏觀調控,以(市場調節)為主的管理體制。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對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做出了重大部署,強調指出要“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元化”,“要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以加強重點,提高國有資產的整體質量”,“要著眼于搞好整個國有經濟,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對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實行鼓勵兼并、規范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再就業工程,形成企業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
1999年9月,中共中央十五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調整國有經濟布局要“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
國有企業改制的每一步都是無數人不斷探索,不斷進步的結果,都是循序漸進,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符合歷史的選擇。國有企業改制何時開始已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改革永遠在路上,我們仍要不斷改制,才能不斷發展。
國有企業改制重組的基本法律問題
國有企業改制補償金是怎樣的
國有企業改制方案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手房買賣交易不成,可以要求退中介費嗎
2021-01-14新裝地板鼓包向誰索賠
2021-01-28沒經過業主大會選舉成立的業主委員會合法嗎
2020-11-20廣東省交通事故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09更換駕照去車管所還是交警支隊
2020-12-14家暴離婚起訴狀
2021-02-01兒子死后賠償款能當贍養費嗎
2021-01-12我國最新喪葬費賠償標準
2020-11-16老人不堪忍受長子常年家暴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2021-02-21有產權公寓可以抵押嗎
2021-02-22患病醫療期辭退如何賠償
2020-12-05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形式和危害,怎樣有效監督
2021-03-14按揭房辦理房產證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0有簽名沒有公章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1什么情形適用于勞務合同
2021-01-01實習協議期是多久
2021-03-18人事糾紛屬勞動糾紛嗎
2021-02-06飛機航空管制延誤賠償
2020-11-20航班延誤險的規定
2021-02-24交通保險理賠誤區有哪些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