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成立之后一般就會開展經營活動,然而有的公司卻在成立后并不開展經營活動,那么在達到一定期限后,我們就可以認為公司是歇業了。那么具體公司歇業是什么意思呢?我國法律上對此又是如何規定的?詳細內容請閱讀下文進行了解。
一、公司歇業是什么意思
我國的有關法律法規對歇業沒有明確的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二十二條的規定:“企業法人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后,滿六個月尚未開展經營活動或者停止經營活動滿一年的,視同歇業。”這是我們找到的有關“歇業”概念的僅有一條法律規定。由此,我們認為“歇業”是一個特定的法律概念。對于“歇業”應掌握的條件應該是:一是該企業應當依法停止其經營活動;二是該企業未開展經營活動或停止經營活動必須達到一定的期。
歇業,即停業,指公司因某種原因關閉。
二、如何準確把握對企業法人“歇業”問題的認定
鑒于企業法人停止經營活動表現形式的多樣性以及目前我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現狀,在執行實踐中,為嚴格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條件,提高執行工作的效率,平等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我們認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情形可視為“歇業”:(一)企業領取了企業法人營業執照,開業后六個月內未從事經營活動;(二)企業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后,至法院首先采取查封、扣押、凍結其全部或主要財產的措施或執行措施時,企業停止經營活動滿一年的;(三)是在法院首先采取查封、扣押、凍結其全部或主要財產的保全或執行措施時,企業被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之日起。
三、對于企業法人“歇業”時間的掌握
我們認為,對于企業法人“歇業”時間的掌握應以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時或執行過程中首先采取保全或執行措施時為準。鑒于法院首先采取查封、扣押、凍結被執行人全部或主要財產的保全或執行措施后至執行完畢時,可能時間較長,在此期間也有可能產生新的按比例分配的申請人,故有必要明確界定“歇業”的基準時間。這一基準時間應以法院首先采取查封、扣押、凍結被執行人全部或主要財產的保全或執行措施的時間為準。即在此基準時間以前符合上述“歇業”標準的即可按比例分配,在此基準時間以后符合“歇業”標準的則不能按比例分配。
公司歇業說的簡單點就是公司停業,意味著公司因為一些原因而關閉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公司關閉與公司注銷并不能劃等號,公司注銷的還需要經過嚴格的手續才行。如果你對于公司歇業還有更多的問題,保險期間還是一下律霸的專業律師。有律師幫助你分析案情、提出建議,相信問題一定會得到很好地解決。
公司歇業不注銷有哪些法律后果
公司歇業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公司歇業后訴訟問題應如何解決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立遺囑有用嗎
2021-02-04本人需要繳納失業保險滿幾年
2021-01-15注冊成立公司需由兩個股東嗎
2021-01-31財產保全后還能強制執行嗎
2020-12-18當一方堅決不離婚時,法院怎么判定是否離婚離婚
2020-12-16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
2020-11-18不履行裝修合同工商怎么處罰
2021-01-23商場摔傷當時未舉報的隱患有哪些
2020-12-01父母可以贈與房產給還沒大學畢業的兒女嗎
2021-03-05勞動者被裁能得到什么賠償
2020-12-17自離后公司不開離職證明合法嗎
2020-12-31公司單方調崗降薪是否屬于違法
2021-01-20被員工申請勞動仲裁怎么辦
2020-12-11韶關山洪致3人失蹤1人死亡,有沒有保障自然災害的保險
2021-03-23外資保險公司的保證金可以動用的情形
2021-03-24養老保險辦理所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3-22醉駕發生車禍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5開公司車沒買保險怎樣處理
2021-02-06公證保險賠償索賠注意事項
2021-01-02個人購房如何辦理保險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