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過錯需要解剖嗎
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分析,是否需要解剖要視情況而定: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八條之規定“患者死亡,醫患雙方當事人不能確定死因或者對死因有異議的,應當在患者死亡后48小時內進行尸檢”。
1、死亡原因明確,醫患雙方沒有爭議,不需要進行尸檢:如果是住院病人,在診治過程中由于醫院過錯,導致病人死亡,醫院的診斷明確,過錯明顯,則不必須進行尸檢。如急性心梗治療不及時、手術導致血管破裂等。
2、死亡原因不明,或醫患雙方對死因有爭議,建議尸檢:
(1)死亡原因不明:一種情況為門診輸液病人,在輸液過程中或輸液后短時間內死亡的,屬死亡原因不明。因門診輸液的病人相對病情較輕,疾病不會導致突然死亡,而其死亡與輸液時間又有相關性,這種情況建議選擇尸檢,以明確是否由藥物或輸液因素導致死亡。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病人病情得以好轉,突然出現呼吸心跳驟停,原因不明,也建議尸檢。本人代理的醫療糾紛案件中,一例為術后尿崩癥大量應用彌凝、未及時檢測血凝導致肺血栓栓塞,一例為多發外傷后肺脂肪栓塞。
(2)醫患雙方對死因有爭議:急性重型病人,醫院不能查清原因,未明確診斷,未積極針對性的救治,導致患者死亡,醫患雙方對死因有爭議。如有這樣的一則醫療糾紛案件,死者為律師朋友的親戚,因劇烈胸痛轉至后背疼痛,輾轉兩個醫院,無發熱、黃疸,而醫院僅依據腹部彩超為慢性膽囊炎表現,診斷為急性膽囊炎,給予抗感染治療,未行其他檢查和治療,患者于入院6小時后死亡。患方認為,死者生前從未患過膽囊炎,也無進食油性食物等誘因,對醫院診斷為急性膽囊炎死亡有爭議。
3、經鑒定人員或醫療專業人員分析病歷,能夠推斷出死亡原因的,也可以不進行尸檢。這一部分案例很多,必須結合具體病歷和病情進行分析。
因此,當患者死亡后,醫院醫生提出是否同意尸檢,并讓其在《尸檢告知書》上簽署“同意或拒絕”時,對于醫療專業知識相對匱乏的患方親屬,很難做出選擇,且尸檢必須在尸檢的有效期限內(死亡后48小時內或具備尸體凍存條件的7日內)進行。因此,患方家屬應當第一時間咨詢醫療專業人員或醫療糾紛專業律師,根據其專業的分析及建議,選擇是否尸檢。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醫療過錯是需要進行鑒定的,應當明確是誰的過錯,但是不是所有的醫療過錯都是需要解剖的,如果能夠推斷死因的。一般不進行解剖。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互聯網著作權如何保護
2021-02-16非法雇傭外國勞工如何處罰
2020-12-04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有什么后果
2021-03-21可以對家暴行為提起訴訟嗎
2021-02-19婚前財產等于個人財產嗎
2020-11-23專利權可以贈與嗎
2020-12-27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09無競業限制但有保密條款是否應該補償
2020-11-08建設工程造價糾紛規范
2021-01-07顧客在超市受傷誰賠償,顧客在超市受傷的相關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3意外險的理賠依據有哪些
2021-01-16飛機航班延誤賠償規定
2020-12-04法律是如何規定保險合同的當事人的
2021-03-11某保險公司訴袁某 廖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8地震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2什么是保險理賠原則
2020-11-30保險沒有定損怎么理賠
2021-02-27新保險法第十六條有什么疑義
2021-03-20土地轉讓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31土地互換口頭協議效力認定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