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要命的是,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將導致住房需求和勞動力成本形成“兩頭堵”的格局。在走過劉*斯拐點之后,勞動力人口和家庭數量的降低已經形成了長期趨勢。簡單計算,如果夫妻雙方都是第二代“雙獨子女”,則他們的家庭只用得上1套房,但他們屆時可能將擁有雙方父母及祖父母一輩的6套房。與此同時,隨著勞動力越來越少,中國將與今日之歐美一樣,人力成本越來越貴。養老恰恰最需要的不是機器,而是人,是“伺候人”的人,甚至是專業的護理人員。由于長期以來傳統觀念的阻礙和培訓基礎的缺乏,國內專業護理人才目前就已經嚴重匱乏。北京、上海的資深月嫂月收入已經上萬,普通的保姆月工資也要3000~6000元不等,在勞動力更加短缺的未來又會漲到多少錢呢?當然,目前的“單獨二孩”政策可能會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以總需求和勞動力供給的同時減少來看,房子相對于寶貴的勞動力將越來越“不值錢”。這對“以房養老”無異于釜底抽薪。換句話說,就算當前這個時點“以房養老”是可行的,未來也將越來越不可行。
從微觀上看,此次試點的所謂“抵押住房養老保險”也仍然是個空中樓閣。保險公司要承擔房價下跌的風險(現在看來在不少城市是很可能發生的)和投保人長壽風險(隨著醫療體制改革推進和技術革新而上升),還要讓渡房價上升的收益。但保險公司不是慈善機構,它要盈利和規避風險,就必然會從產品設計角度去做有利于自身的安排。例如把房價估值折扣壓低、把每個月的保險金壓低,甚至與自己開發的房產捆綁銷售,或者與其他保險產品捆綁銷售,等等。而投資者對其中復雜的算法和交易結構是很難做出充分判斷的。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個僵持的局面:保險公司按兵不動,或許是在忙著設計產品,或許是在進一步分析其中的風險。投資者也比較謹慎,生怕一不小心把房子給賠進去。
拋開具體的保險產品不提,筆者認為,“以房養老”對于當前的大部分投資者而言是不足取的。從供給端,決策層應該鼓勵和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產業,加大專業護理教育和培訓的投入,完善醫院、康復中心等機構與養老機構和社區的對接機制,提升養老服務供應能力和質量,形成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等多層次、多價格體系的養老機制。從需求端,根源在于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把監管與市場之間的界限劃清,讓投資者有足夠多的投資渠道和投資選擇,改變“要么炒股,要么炒房”的困境。對于具體的投資者而言,低經濟增速下的投資策略是做好資產配置,千萬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房”子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互換土地的基本條件有哪些
2020-11-13被害人訴訟請求怎么寫
2020-11-12聯防隊員暴力拆遷還動手打人,暴力執法怎么處罰
2021-02-14因一方過錯導致離婚的,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1-01-16當事人能否協議選擇管轄法院
2021-01-12房產抵押給公司需要備案嗎
2020-12-07逾期不履行合同怎么界定
2020-12-31解除勞動合同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5擅自離職該怎么做
2021-01-20老人購買壽險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1-03-06壽險索賠指南
2021-03-07綜合意外險是否包括駕乘私家車
2020-12-24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有幾種
2021-01-06扶老人險怎么買,扶老人險賠什么
2020-12-12開車撞樹上保險怎么賠
2020-12-01交通事故一審后保險公司上訴,原告投訴有用嗎
2020-12-11保險出單員能做理賠嗎
2021-02-22保險代理人沒有資格證書從業違法嗎
2021-01-25汕頭龍湖區測量標志拆遷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11所有權爭議的房屋,拆遷補償款如何發放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