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社會環境本來就是非常復雜的,所以除非人們丟失的這些物品是非常的貴重的才會有積極找回的這種態度,一般人們如果是丟失的普通的手機或者是幾百元的現金可能也是覺得特別的難以找尋,索性直接就連案都不報。因此,公安關于遺失物的規定就是六個月以內都無人認領,那就直接歸國家了。
公安關于遺失物的規定是什么?
物權法解釋:第一百一十三條【無人認領的遺失物歸國家所有】 第一百一十三條遺失物自發布招領公告之日起六個月內無人認領的,歸國家所有。
一般情況下來說遺失物公安部門會幫助進行找尋,并不會立案,但如果存在找到遺失物但是物品拾取者不歸還的情況是有可能會立案的。
2007年十屆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對遺失物拾得制度作出了較為全面、具體的規定:
(一)關于拾得人的義務和權利
1、拾得人的義務:
(1)通知義務。即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遺失物。
(2)保管義務。即拾得人在將遺失物送交有關部門前,應當妥善保管遺失物。
(3)送交義務。即拾得人若不愿履行通知義務,則應當將遺失物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
(4)返還遺失物義務。即拾得人拾得遺失物對權利人負有返還義務。
2、拾得人的權利。
(1)費用償還請求權。即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拾得人有權請求權利人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
(2)意定報酬請求權。即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拾得人有權請求權利人按照承諾履行報酬給付義務。
(3)拾得人的遺失物留置權。即權利人支付必要費用和意定報酬的義務與拾得人返還遺失物的義務應當同時履行,若權利人不支付必要費用和報酬,拾得人有權留置遺失物。
(二)關于遺失物滅失、毀損的民事責任
1、遺失物滅失、毀損的民事責任的承擔主體。拾得人和有關部門均可成為遺失物滅失、毀損的民事責任的主體。
2、遺失物滅失、毀損的民事責任的發生事由。拾得人和有關部門僅因故意或
者重大過失致使遺失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3、遺失物滅失、毀損的民事責任的發生時間。拾得人在將遺失物送交有關部門前,有關部門在遺失物被領取前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遺失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三)關于拾得人侵占遺失物的法律后果
所謂拾得人侵占遺失物,是指拾得人在權利人提出返還請求后,無正當理由拒絕返還遺失物的情形。其法律后果是:若拾得人在權利人提出返還請求后,無正當理由拒絕返還遺失物,則拾得人喪失費用償還請求權和意定報酬請求權,且應承擔返還遺失物的民事責任。
(四)關于無人認領遺失物的歸屬
遺失物自發布招領公告之日起六個月內無人認領的,歸國家所有。
(五)關于拾得人對遺失物無權處分的法律效力
一方面,就拾得人而言,若拾得人對遺失物無權處分,則拾得人同樣喪失費用償還請求權和意定報酬請求權,且應承擔返還遺失物或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另一方面,就權利人而言,該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占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但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支付所付的費用后,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追償。此外,就受讓人而言,若權利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未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則受讓人實際取得遺失物所有權。
公安關于遺失物的規定也非常的簡單,如果拾得人也把該遺失物交到了公安部門,但是遺失者并沒有報案,在公告以后的六個月之內一直都沒有到公安部門去領取的話,這些物品就全部上繳國家,另外公安部門對于遺失物一般不會按照刑事案件去立案偵查,只不過在接到報案以后公安部門有義務去幫助找尋。
拾到遺失物拒不歸還會有什么處罰
關于遺失物的問題的法律規定
遺失物品管理的基本原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收費項目有哪些
2021-03-03企業營業執照吊銷職工仍可申請工傷嗎
2020-11-29中外合資企業需要設立監事會嗎
2020-11-08父母離婚后,子女是否有權因學費增加要求不與自己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增加撫養費
2021-03-23申請傷殘鑒定有什么程序
2020-11-14格式合同都屬于要式合同嗎
2020-12-10不可抗力給退款合同有效嗎
2021-02-27雇傭關系傷殘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1私建房屋拆遷會補償嗎,哪些不賠償
2021-01-30集資房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05餐飲業給員工簽合同包含哪些保險費用
2020-12-28勞務派遣和合同制職工有什么區別
2021-02-04公司裁員如何報備
2020-12-04企業做出調崗決定,員工是否應無條件服從
2021-02-10勞動爭議仲裁和解與仲裁調解的區別
2020-11-25被員工申請勞動仲裁怎么辦
2020-12-11飛機晚點延誤險賠償
2021-03-07出事故了修車花了八萬多,第二年保費怎么加
2021-02-18保險合同糾紛管轄權爭議上訴案
2021-01-19明知患病仍承保 保險公司被判賠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