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屬于醫療事故,醫療機構還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9條規定:“不屬于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
如果醫療機構有過失,但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不構成醫療事故,那么患者的人身損害誰來賠償?
在司法實踐中,對《條例》第49條的理解有一個觀點和原則,就是對不構成醫療事故的其他醫療侵權糾紛不能適用《條例》的規定處理,應當按照《民法通則》和人身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規定處理。
《民法通則》第106條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是我國民法確立的對侵權行為造成損害予以救濟的基本原則,也是法制社會對人權提供的最基本的法律保障,作為行政法規的《條例》,不可能與民事基本法的這一基本原則相抵觸。《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調整的僅是因醫療事故而造成的損害賠償糾紛,僅限于醫療行政處理的層面。而對于不屬于醫療事故、沒有經過醫療事故鑒定或者經鑒定不屬于醫療事故的其它因醫療行為而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自應當適用《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處理。
所以,“不構成醫療事故就不賠償”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存在一定的誤解。對于《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9條第2款的規定,應當理解為: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能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醫療事故的處理方法
1、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愿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2、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的,應當制作協議書。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和醫療事故的原因、雙方當事人共同認定的醫療事故等級以及協商確定的賠償數額等,并由雙方當事人在協議書上簽名。
3、已確定為醫療事故的,衛生行政部門應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請求,可以進行醫療事故賠償調解。調解時,應當遵循當事人雙方自愿原則,并應當依據本條例的規定計算賠償數額。
4、經調解,雙方當事人就賠償數額達成協議的,制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應當履行;調解不成或者經調解達成協議后一方反悔的,衛生行政部門不再調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監察機關的監察權限
2021-01-24房屋買賣違約訴訟流程
2021-02-16法律顧問費能抵扣嗎
2021-01-17拆遷款遺產繼承法院怎么判
2021-02-15民間房產抵押借貸流程
2021-01-03盜取他人個人信息什么罪
2020-11-26勞務合同可以隨時解除嗎
2021-02-27用人單位單方面變更工作崗位如何賠償
2020-12-08辭職后社保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1勞動爭議當事人向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仲裁申訴時效如何計算?
2021-02-25飛機延誤4小時有賠償嗎
2021-01-09保險理賠中保單維護需要注意的細節有什么
2021-01-11投保意外險必須注意什么
2021-03-11賠對方7320元 保險公司僅付2139元
2020-11-09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是否受理決定的期限
2021-03-18關于保險受益權問題的研究
2021-02-07保險代理人作出的口頭承諾對保險人具有約束力——山城區法院判決
2020-11-20保險合同中有些條款經常被使用,您熟悉嗎?
2020-12-19離婚時土地承包經營權怎么分割
2020-11-28國有土地劃撥土地轉讓有哪些條例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