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十分迅速的前提下,公民也更加注重對自身權益的保護,在平時的生活中,人們經常會和他人達成一些協議,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切身利益,我國法律規定了合同當事人享有相應的抗辯權,那么行使先履行抗辯權的結果有哪些呢?我們來關注下。
一、先履行抗辯權
先履行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合同法》第67條)。在傳統民法上,有同時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的理論,卻無先履行抗辯權的概念。中國合同法首次明確規定了這一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發生于有先后履行順序的雙務合同中,基本上適用于先履行一方違約的場合,這些都是它不同于同時履行抗辯權之處。
二、先履行抗辯權的結果
1、先履行方可中止履行合同,但應通知對方,并給對方一合理期限,使其恢復履行能力或提供適當的擔保。中止履行既是行使權利的行為,又是合法的行為,當先履行方于履行期滿不履行債務或遲延履行,并不構成違約。中止履行是暫停履行或延期履行,它并不同于解除合同,其目的不在于使既有合同關系消滅,而是維持合同關系。如果先履行方解除合同,則其行為構成違約,后履行方可要求其承擔債務責任。先履行方中止履行,應當通知后履行方,通知方式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均可。
2、在合理期限內,后履行方未提供擔保且未恢復履行能力而要求對方履行的,先履行方可以拒絕。
3、在合理期限內,后履行方提供擔保或恢復履行,先履行方應當繼續履行合同。后履行方提供擔保或恢復履行能力后,先履行方不再有對方不能給付的危險,因此應當恢復履行合同。
如果合理期限屆滿,后履行方未提供適當擔保且未恢復履行能力,則發生第二次效力,即先履行方可以解除合同。
履行抗辯權的成立并行使,產生后履行一方可一時地中止履行自己債務的效力,對抗先履行一方的履行請求,以此保護自己的期限利益、順序利益。在先履行一方采取了補救措施,變違約為適當履行的情況下,先履行抗辯權消失,后履行一方須履行其債務。可見,先履行抗辯權亦屬一時的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的行使不影響后履行一方主張違約責任。
先履行的一方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但是應當通知對方,如果在合理的期限內沒有提供相應的擔保,先履行的一方也是可以拒絕履行的,一旦后履行方提供了擔保或者恢復履行,那么這時抗辯權就不再起到作用,也就是說該權利只是起到暫時性延緩的作用。
連帶責任的保證人之間有先訴抗辯權嗎
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有哪些
什么情況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建筑所有者是否承擔建筑設計侵權責任
2020-12-27公司能扣員工多少工資,能全扣嗎
2021-03-16簡易程序案件的舉證期限由誰確定
2020-11-21行政處罰不交多久被強制執行
2020-12-13培訓班的安全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16勞動者想離職后可否獲得經濟補償
2021-03-12企業經濟性裁員的條件和程序規定
2021-02-23房屋財產險需要的資料有哪些
2021-02-08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21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的理賠是怎樣的
2020-12-08如何準備理賠申請材料
2021-01-30保險合同終止多久可以復效
2020-12-26交警事故雙方自行調解完保險公司會理賠嗎(交通)
2021-02-22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效力是怎樣確定的
2021-01-16保險公司在投保中有哪些義務
2021-01-24車主購買車險后哪些情況下保險公司不賠
2020-12-09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四條是怎樣的
2020-12-26機動車第三者責任應當怎樣認定
2020-12-09被搶新車變舊車 保險公司到底該不該賠?
2021-02-18土地承包應當進行哪些程序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