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7日內立案。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1998年5月14日公安部令第35號發布)第一百六十二條公安機關受理案件后,經過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且屬于自己管轄的,由接受單位制作《刑事案件立案報告書》,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予以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情節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情形的,接受單位應當制作《呈請不予立案報告書》,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不予立案。第一百六十三條對于有控告人的案件,決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機關應當制作《不予立案通知書》,在七日內送達控告人。控告人對不立案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書》后七日內向原決定的公安機關申請復議。原決定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收到復議申請后十日內作出決定,并書面通知控告人。第一百六十四條對于人民檢察院要求說明不立案理由的案件,應當在七日內制作《不立案理由說明書》,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后,通知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認為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公安機關在接到人民檢察院要求立案的通知后,應當在十五日內決定立案,并將立案決定送達人民檢察院。
1、一般的民事案件的審理期限為3個月,特殊情況需要院長批準適當延長。
2、但是從立案到開庭,原則上不能超過3個月。
3、可以到立案庭咨詢,是否因為證據不全而沒有立案,法院接收材料不等于同意立案。
我國法律對民事案件法院立案受理后,并沒有規定具體開庭時間,但一般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五條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第一百四十六條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相關法律的規定,立案以后,人民法院要在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在收到后十五日內提交答辯狀。然后人民法院要在收到答辯狀的五日內發送原告,然后要組成合議庭或確定獨任審判員。同時原被告還需要協商或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時限,一般會在三十日左右,且舉證期限最多可以延長兩次。而且開庭前可能會安排證據交換。一個案件需要開幾次庭法律沒有硬性規定,主要看案件的復雜程度,是否屬于重大、疑難案件。應以查清案件事實為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務派遣人數超過如何處罰
2021-02-24老板不出工傷認定證明也沒買社保怎么辦
2020-12-06誤傷工友公司賠償還是當事人賠償
2021-03-16涉外結婚公證書有效期是多久
2020-11-19股權變更的相關流程
2021-03-13多家企業出資成立新公司如何設立股東會
2021-01-13反擔保抵押是什么意思,適用哪些情況
2020-12-30交通事故認定工傷怎么賠償
2021-03-02危險駕駛罪判定標準是什么
2020-12-01違反同一部法律的多項規定如何處罰
2021-03-18交通事故賠償強制執行期限
2020-11-09車禍是否可以要求精神損失賠償
2021-03-11無證遺產房產怎樣保全
2020-12-12繼子女繼承了生父母的遺產,就沒有資格繼承繼父母的遺產嗎
2021-01-13房屋中介有權收取中介費嗎
2020-12-04個人轉讓住房是否繳納土地增值稅
2021-02-08勞動合同怎樣解除勞動合同的解除方式是什么
2021-02-14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全文
2020-11-17什么情況下可以找保險公司理陪
2021-02-15按揭車保險怎么買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