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審案件裁判生效時間是多久
《民事訴訟法》對二審裁判文書何時生效只字未提,僅在第175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行政訴訟法》對此也沒有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7條中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刑事訴訟法》第244條規定“第二審的判決、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都是終審的判決、裁定。”從上述法條可以看出,我國的三大訴訟法均沒有對二審裁判文書的生效時間作出明確的規定。
由于地域或時間等原因,定期宣判的,法院并不一定都專門安排開庭宣讀裁判文書,而是通知當事人領取判決書或送達當事人。這樣就會出現判決書上的日期與送達日期不同,當事人不能同時簽收判決書的情況。可這樣一來,生效日期按哪個算?“法律沒有規定,雙方送達之日起生效,或者最后一個人送達之日起生效。就是因為沒有明文規定,就是出現了一個模糊點。”目前我國的法律僅規定二審判決是生效判決,并沒有明確具體的生效時間。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二審裁判也應適用一審程序的宣判規則。其意義在于,宣判是認定二審裁判生效日期的基礎程序。二審宣判之時,判決即為生效。
但由于宣判分為當庭和定期宣判,且法律未明確定期宣判的形式,在司法實踐中,二審法院往往未專門為宣判而開庭,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到主審法官或書記員辦公室領取裁判文書是常態。其時,會要求當事人或其代理人簽署送達回證和宣判筆錄,宣判和送達是同時段合一進行的。實際上,也是一個宣判的過程。只不過在這種宣判形式中,各方當事人未必同時到場,導致宣判分期進行,造成了裁判生效時間以最后一次宣判為準。
如果宣判時未同時送達,裁判效力仍以宣判為生效時間。至于法院履行宣判程序的證明,就是當事人簽署的宣判筆錄。但如果出現當事人只簽收裁判文書送達回證,而未簽署宣判筆錄的情況,也應理解為裁判已經宣告,宣判程序完成。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改正違法行為適用于哪些情形
2021-01-08婚后才知道對方是精神病人的可以起訴婚姻無效嗎
2020-11-23有抵押物還能保全其他財產嗎
2020-11-19往年贍養費能追訴嗎
2021-03-12合同債權作為質押標的一般有哪些條件
2021-02-01融資租賃合同法律關系中將涉及哪些主體
2021-03-16淺談《侵權責任法》對校園傷害賠償案件的規定
2021-02-18民間借貸房產抵押流程有哪些
2020-12-28房屋中介合同有何法律效力
2021-01-03勞動部門收到集體合同多久未提出異議會生效
2020-11-20重大誤解訂立的保險合同是否能變更
2021-02-26在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直接賠付責任
2020-12-31外資保險公司可以經營的保險業務是什么
2020-12-27報保險需要出示駕照嗎
2021-03-06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都有哪些
2021-01-05理賠案件有哪些環節
2021-01-21保險受益權的轉讓
2020-11-27分紅保險問答
2020-12-12高層建筑要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09拆遷會凍結戶口嗎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