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國回避制度的重要性沒有得到足夠的認識。
在我國,無論是法學界還是實務界,回避制度都未能引起人們足夠的注意。實際上,回避制度是保障程序公正和司法正義的重要措施,而司法公正是現代訴訟民主與司法文明的集中體現,因為“訴訟制度或程序真正永恒的生命基礎在于它的公正性”。[1]公正在訴訟領域的意義始終帶有根本性,它是法院存續所必不可少的“司法程序的心臟”。“如果說法院是社會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那么法官就是這最后一道防線的守門人”,而“正義不僅要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能看得見的方式實現”[2],所以,確保法官公正,對于促進訴訟公正具有重大意義。因為“離開了微觀和局部的公正,就沒有訴訟程序整體上的公正”[3]而鑒于法官具有雙重人格身份,一方面代表國家行使司法權,對案件進行裁判;另一方面,又作為個人參與廣泛的社會關系,與社會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但“人類乃血性動物,難免有感情作用,故法律特設回避之制度,使法院職員如有某種情形,不得執行職務,以期審判之公平。”[4]“實行回避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客觀公正地處理案件,防止先入為主和徇私舞弊。”[5]因此,回避是確保訴訟公正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制度。
同時,回避制度的設立也與現代“三方組合”的訴訟構造相關,這種構造的實質即在于強調法院居中的公正地位,也就是說,第三方不但在情感上要與沖突各方沒有對抗,而且也不應受沖突者的利益關系的制約和影響,因此,第三方必須是中立的、公正的、排除偏見的,這從心理學上考察,無疑也是正確的。所以,如何克服當前回避制度中的問題,充分發揮回避制度的作用,也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課題。
其次、我國關于回避對象的規定有待進一步落實。
所謂回避對象,是指適用回避的人員范圍。縱觀世界各國,回避對象主要包括法官、陪審員、書記員和翻譯人員等。我國三大訴訟法中,關于回避對象的規定較為廣泛,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以及刑事訴訟中的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遇有法定情形,應當回避,但在司法實踐中產生了以下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立案后多長時間做出
2021-01-04商品房建筑面積與合同不符該如何
2020-12-20計算機應用程序可否獲得專利
2021-02-14知識產權保護法包括哪些
2020-11-17現金支票收款人能否是個人
2021-02-13經濟糾紛會異地審理嗎
2021-03-25老公私自賣房,我該怎么辦
2021-01-08父母健在孩子能否變更監護人
2020-11-26探望權如何中止
2020-11-20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0-11-28口頭協議沒證據怎么辦
2021-02-21擔保合同的擔保期限怎么確定
2021-02-22遺產繼承份額轉賣是怎樣的
2021-02-06離婚后另立戶口拆遷有補償嗎
2021-01-05哪些勞動爭議可由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
2021-02-17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和原則是什么
2021-02-20車上人員責任險應該歸誰所有
2021-02-07房屋保險中的分類有幾種
2020-11-27保險責任免除條款都是有效的嗎
2021-03-14保險合同規定“自燃不算火災”屬霸王條款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