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在我國屬于一類比較具體的具有經濟價值的產物,對于當事人雙方都有著比較重要的意義。相關的被害者一旦經濟受到損傷時,該如何進行相應的訴訟呢。下面小編就股權合同訴訟管轄范圍是怎樣規定的呢,下面小編就為你進行詳細的解答。
一、訴訟主體
1、股權轉讓雙方之間的糾紛
涉及到轉讓雙方之間的股權轉讓合同糾紛,如請求履行轉讓合同,請求支付股權轉讓款并賠償損失或支付違約金,或者請求解除轉讓合同,請求認定轉讓合同無效等等。這類糾紛主要適用合同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應列合同的相對人為被告,涉及到公司利益的,應列公司為第三人。
2、涉及其他股東優先購買權的訴訟糾紛
如《公司法》第71條第2款規定,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時,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但關于購買價格如何確定,是以對外轉讓合同的價格,還是以公司凈資產重新進行評估確定價格,實務中存在不同認識(對于未約定轉讓對價的,下文詳細闡述),筆者認為,關于購買價格的確定應綜合考量對外轉讓合同的價格是否存在惡意抬高價格的情況,結合公司凈資產評估確定的價格,擇一合理價格。再如,股權轉讓合同履行完畢,因出讓股東未履行向公司其他股東的告知義務,公司其他股東主張合同無效并請求行使優先購買權糾紛案件中。這類糾紛需要結合公司法與合同法相關規定進行處理,應列出讓股權的股東為被告,公司為第三人,涉及其他的股東利益,一并追加為第三人。
3、瑕疵出資股權轉讓引起的糾紛
若是股權受讓方明知出讓方出資存在瑕疵仍受讓的,對未按期足額的欠繳出資部分,債權人或者公司有權將股權受讓方列為被告,要求承擔連帶補充責任。若受讓方不知情,不應承擔責任,還可以將股權轉讓方列為被告,要求撤銷轉讓合同。
4、隱名股東或實際出資人轉讓股權引起的糾紛案件
1)顯名股東將其名下股權轉讓、質押,或者顯名股東的債權人要求執行顯名股東的股權等行為,屬合法有效。因顯名股東自身的債務導致其名下股權被執行,從而損害隱名出資人利益的,隱名出資人可以根據其與顯名股東之間的合法協議主張權利。
2)隱名出資人與第三人約定,將其出資及與顯名股東之間約定的收取投資回報的權利轉讓給第三人的協議,我們認為,該協議因不符合股權轉讓協議的主體和客體的要求,不屬股權轉讓協議,屬于債權轉讓協議,該協議的效力不受《公司法》第72條的約束。但是,隱名出資人與第三人之間的股權轉讓、質押行為無效,其債權人也不能要求執行相關股權。
上述案件中,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之間是合同關系,具有相對性。涉及到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糾紛時,應適用合同法相關規定處理,一般應將顯名股東列為被告;涉及到隱名股東要求顯名時,應適用公司法相關規定處理,將公司列為被告;涉及到與第三人時,第三人與顯名股東的糾紛,一般適用公司法及合同法的相關規定處理,將顯名股東與公司列為共同被告。第三人與隱名股東,應適用合同法相關規定處理,第三人應將隱名股東列為被告。
5、股權善意取得引發的糾紛案件
公司股權被無權轉讓后,受讓方主張善意取得公司股權。該類案件中,既要考慮公司法律關系具有外觀公示的特點,又要注意善意取得制度的基本原理,依法保護公司股東和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益。此類案件多產生于其他股東對于股權轉讓存在異議,一般是其他股東作為原告,而善意取得第三人與公司為被告。
6、股權轉讓糾紛中涉及公司決議的糾紛案件
股權轉讓糾紛中涉及公司決議無效或撤銷,當事人起訴請求確認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無效或者請求撤銷上述決議的,應當列公司為被告,對決議涉及的相對利害關系人,可以列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
二、管轄法院
因股權轉讓糾紛提起的訴訟,原則上以《民事訴訟法》中管轄的相關規定為基礎,但要綜合考慮公司所在地等因素來確定管轄法院。按照我國《民事訴訟法》及最高院司法解釋的規定,合同糾紛,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如果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應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時,法律賦予當事人協議約定管轄法院的權利,即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民訴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對于將公司列為被告的,應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主要還是看具體產生糾紛的情況而定的。如相關股權是在個人之間發生糾紛的,應向被告人的所在地的人民法院進行相應的訴訟辦理。如事發生在公司的糾紛時,應向公司所在地的當地人民法院進行相應的受理。
一起以審判實踐對股東出資原則作出回答的訴訟
公司法對隱名股東的規定有哪些?
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情形有哪些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內協議效力與離婚賠償
2021-03-14贍養費標準的法律依據有哪些,在什么情況下可以不付贍養費
2021-02-17民事案件延長審限的適用情形
2021-02-24發生車禍后怎樣收集證據
2021-02-14特殊情況遺產如何分配
2021-02-17校園霸凌到底該如何預防
2021-01-16公司盜用他人信息入職如何處罰
2021-01-06哪些勞動合同無效?
2021-01-11離職補償金的補償月份怎么計算
2020-11-19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暑期工7天試用期無工資合法嗎
2021-02-06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如何確定?
2020-12-14北京市勞動局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
2021-01-03給父母買保險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18游客滑雪受傷,旅行社應該承擔責任嗎
2021-03-13保險理財產品有的種類
2021-01-22怎么理解委托一審法院續保保全
2021-01-26學生保險理賠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15財產保險意外傷害險種的理賠流程
2021-03-22車險新規:車險費率改革后,這些情況也納入責任賠償范圍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