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刑事訴訟法》第61條的規(guī)定,拘留的對象應當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先行拘留:
(1)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時被發(fā)覺的;
(2)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3)在身邊或者住處發(fā)現有犯罪證據的;
(4)犯罪后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相關知識:拘留具體是指什么
拘留是指將對象拘禁限制,但拘留不一定需要法院命令,警察機關亦有拘留權,但各國允許拘留的總時間長度不一,有些國家甚至于可以無限期的拘留對象。刑事訴訟中的拘留,稱為刑事拘留。它是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遇有緊急情況,暫時限制罪該逮捕的現行犯或重大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方法。
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在刑事案件偵查中,對現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暫時采取的強制措施。公安機關對于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若被拘留人被批準逮捕,則依據《刑事訴訟法》審理,刑事拘留不是處罰或者制裁。若后被無罪釋放,被拘留人可以申請國家賠償。
司法拘留
一種是指在民事、行政訴訟或法院執(zhí)行過程中,對妨害訴訟活動(如:作偽證、沖擊法庭、妨害證人作證、隱匿轉移被查封、扣押的財產、阻礙法院工作人員執(zhí)行公務、逃避執(zhí)行)等,由人民法院直接作出的拘留決定,屬于強制措施,依據的是《民事訴訟法》或《行政訴訟法》,最高期限為十五日,由法院將被拘留人交公安機關看管,不服的可向法院申請復議,拘留期內,由法院決定提前解釋或期滿釋放。
司法拘留還有一種: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對嚴重違反民事法律規(guī)范應負民事責任的行為人,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規(guī)定處以罰款、拘留。由此可見,民法通則所規(guī)定的拘留,是人民法院以國家的名義,對嚴重違反民事法律規(guī)范的行為人的人身自由加以短期限制的一種懲罰方法。它是民事制裁中最為嚴厲的懲罰措施。
在法律中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可以先行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的情況較為復雜。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警隊查指紋需要多少天
2021-02-10疫情期間開店需要準備什么
2020-11-15什么行為是傳銷
2021-01-15公司的股東會如何行使職權
2021-01-14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在偵查階段可以羈押多長時間
2021-03-10冤假錯案怎么舉報
2021-03-19一方違約合同可以終止嗎
2020-11-20辭退保姆說實話嗎
2020-11-22非法辭退員工一定要經過勞動仲裁嗎
2021-02-01代替打印的遺囑是否有效
2021-01-15拒付加班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1-07意外傷害保險證明材料有哪些
2021-02-14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指的是什么
2021-03-01因特別約定條款引起的保險糾紛
2020-12-23公眾責任險缺失 誰來為商家“保險”?
2020-12-02事故中汽車失火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0-12-19發(fā)生車禍后保險都賠哪些費用
2020-12-05辭職后保險怎么處理
2020-11-20交強險實施后車禍是如何進行賠付的呢
2020-11-28被保險人的義務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