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生效的基本條件是什么
1、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合同法》第9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行為人只有具備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能夠正確理解自己行為的性質和后果、獨立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才能成為合同的主體,其合同行為才能發生法律效力。
2、意思表示真實
所謂意思表示真實,是指表意人的表示行為應當真實地反映其內心的效果意思。所謂效果意思,是指意思表示人欲使其表示內容引起法律上效力的內在意思要素。所謂表示行為,是指行為人將其內在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示于外部,并足以為外界所客觀理解的要素。意思表示真實要求表示行為應當與效果意思相一致。意思表示真實是合同生效的重要要件。因為合同在本質上乃是當事人之間的一種合意,此種合意符合法律規定,依法律可以產生法律約束力;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能否產生此種約束力,則取決于此種意思表示是否同行為人的真實意思相符合。
3、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
從法律上看,合同之所以能產生法律效力,就在于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符合法律的規定。對合法的意思表示,法律賦予其法律上的約束力,不合法的合同顯然不能受到法律保護,也不能產生當事人預期的法律效果。合同不違反法律,是指合同不得違反法律的強行性規定,也不得規避法律。所謂強行性規定,是指這些規定當事人必須遵守,不得通過協議加以改變。但若僅僅是部分條款違法,確認部分條款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
4、合同必須具備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民法通則》第56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采取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規定用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合同法》第44條也作出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可見,我國法律承認當事人可以依法選擇合同的形式。但是,如果法律對合同的形式作出了特殊規定,當事人必須遵守法律規定。例如根據《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的規定,房屋的買賣須經房管部門登記、辦理過戶手續后才能生效。
在簽訂合同的時候,一定不要簽訂空白的,因為空白的合同會有法律風險,并且合同必須要有當事人雙方進行簽字或者是蓋章,不可以他人代替,否則合同是屬于無效的。合同一般是一式兩份,當事人雙方一人一份,合同是證據。
合同生效一定是有效合同嗎,具體應該如何區分
簽訂的合同生效時間能約定嗎?
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有什么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離婚訴訟有什么風險
2020-12-10公司法對一人公司怎么規定
2021-02-25私了還需要交通責任認定書嗎
2020-11-15交通事故逃逸處罰標準
2021-01-01簽訂交通事故的賠償協議應注意哪些
2021-03-06簡易程序和一般交通事故認定書有什么區別
2021-02-05法院訴訟離婚程序
2021-02-16放棄繼承權將不會產生代位繼承
2021-01-01兩高聯合出臺危險駕駛罪司法解釋
2021-02-08撫恤金的發放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01個體戶請幫手帶學徒需要簽訂合同嗎
2020-12-09江西藍天學院專職人員調崗申請表
2020-11-29借款會有哪些要求
2020-12-11貨物運輸保險是什么
2020-12-13保險公司報備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0-11-29被保險人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2-17出境旅游保險怎么買
2021-02-08完善保險合同告知義務制度的思考
2021-01-22保險受益權行使相關問題
2021-01-31復效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