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成立與合同的生效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成立是指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達成了一致,生效是指成立后的合同在法律上得到了肯定性評價,產生了當事人意定的法律效力,也就是使合同獲得了相當于法律的效力。本文介紹了合同成立于合同生效的差別,僅作參考。
一、合同成立后合同就一定生效嗎
其一,合同生效是以合同成立為前提的。即合同不成立就不可能生效,反之一個合同生效了,就意味著已經成立。
其二,合同成立后不一定就生效。合同成立后是否生效,主要分為幾種情況:
①大多數合同成立即生效,也即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是同一時間;
②合同成立后并不立即生效,只有完成了應當辦理的批準、登記等手續后才生效。
③合同成立后并不立即生效,生效時間要視所附期限于何時到來,即附延緩期限的合同。
④合同成立后并不立即生效,能否生效要視所附條件能否實現而定,即附延緩條件的合同。
⑤合同成立后效力處于懸空狀態,能否生效要看合同成立時缺乏的生效要件后來能否得到補正,即效力待定的合同。
⑥合同成立后永遠不生效,也即無效合同。
我們重點說說第②種情形:所謂“批準、登記等手續”包括兩類,一是只需辦理批準手續即生效,二是不僅要辦理批準手續,還要辦理登記等手續才生效。
未予辦理相應手續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未生效,但只要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當事人辦理了批準手續或批準、登記等手續的,人民法院就應當認定合同已生效。
還有一種情況是,法律、行政法規只規定合同應當辦理登記手續,但未規定登記后才生效。如《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53條規定,城市房屋租賃合同應當“向房產管理部門登記備案”,這種登記的用途是用于備案的,并非是房屋租賃合同的生效要件。換言之,如果房屋租賃合同當事人未辦理合同登記,并不影響該合同的生效,只是不能產生物權移轉的效力。
二、法條原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四十四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第九條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準手續,或者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才生效,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當事人仍未辦理批準手續的,或者仍未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登記手續,但未規定登記后生效的,當事人未辦理登記手續不影響合同的效力,合同標的物所有權及其它物權不能轉移。
合同法第七十七條第二款、第八十七條、第九十六條第二款所列合同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依照前款規定處理。
符合什么條件合同成立生效
合同生效一定是有效合同嗎,具體應該如何區分
簽訂的合同生效時間能約定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開發商抵押回遷房構成詐騙嗎
2020-11-26勞動法規定的哺乳期是幾個月
2020-12-08我國為什么不允許近親結婚
2020-11-28專利工作部門可以參與推薦專利產品活動嗎
2021-03-12網上炒股注意事項
2021-01-24協議管轄的范圍有哪些
2021-01-13關于建設工程糾紛的相關法律規定
2021-03-24集資房上市要交什么錢
2021-01-04單方調崗可以起訴解除合同嗎
2021-01-14確認勞動關系能否中斷索要工資的時效
2021-01-21空難死亡賠償金是否屬于遺產
2020-11-18具體哪些人可以領取保險金呢
2021-01-17老年人投保如何理賠,壽險公司拒賠的情形有幾種
2021-03-16人身保險費率是什么意思
2021-02-22保險公司不按條款賠付怎么處理
2021-02-09報保險需要原件嗎
2021-03-10寧波正式實施商業車險二次費改
2021-03-03保險合同解除有哪些方法
2020-11-16保險法上的近因原則是怎樣的
2020-11-24個人的出讓土地住房能分割嗎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