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欺詐脅迫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怎么區分
1、在重大誤解和欺詐的情況下,都存在著表意人的認識錯誤問題,合同履行的結果通常違背了表意人的真實意志而給表意人造成損失。但是,重大誤解和欺詐是存在著明顯的區別的:
(1)在重大誤解的情況下,誤解一方陷入錯誤認識是由于自己的過失造成的,并非因為欺詐的結果。在欺詐的情況下,受欺詐的一方陷入錯誤認識并不是由于自己的過失造成的,而是欺詐行為造成的。例如誤將標簽上標明的滌綸西裝當作毛滌綸西裝購買,這屬于誤解。
(2)在重大誤解的情況下,誤解一方通常受到了較大的損失。誤解方遭到較大損失也是重大誤解的構成要件,但是在欺詐的情況下,不管欺詐是否給受欺詐方造成較大損失,受欺詐一方都有權基于對方的欺詐而宣告合同無效。
2、重大誤解是指行為人因對對方行為的性質、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發生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后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在看似自愿的情況下而訂立了有違真實意愿的合同,并由此造成較大損失,可期待利益受到損失的行為。而顯示公平是指指一方在緊迫或缺乏經驗的情況下而訂立的明顯對自己有重大不利的合同。故重大誤解與顯示公平的判斷標準是,重大誤解是基于誤會而訂立了不利于自身的合同,而顯失公平則是基于缺乏經驗或者緊迫的環境而訂立了不利于自身的合同。
二、什么是重大誤解合同?
所謂重大誤解的合同,是指行為人因對合同的重要內容產生錯誤認識而使意思與表示不一致的合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1條規定: 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的錯誤認識,使行為的結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 .該規定解釋了重大誤解的合同的基本內容。
在民法理論上,重大誤解又稱為錯誤,其情形有二:
(1)意思與事實不一致,
(2)意思與表示不一致。按照德國法學家薩維尼的見解,前者為真正之錯誤,即動機錯誤;后者為非真正之錯誤,即法律行為之錯誤或直接稱為錯誤。
重大誤解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誤解是當事人認識上的錯誤。該錯誤的產生是當事人的內心意思缺陷,不是其他原因。當事人的意思真實與其內心意思是一致的,就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識、技能或信息等內心意思的缺陷,使其對合同的內容等發生誤解。
(2)誤解是當事人對合同內容的認識錯誤。誤解的對象是合同的內容,是對合同內容的認識錯誤,因此而使當事人訂立了合同。合同的內容,主要是合同的主要條款,當事人對合同的主要條款的認識發生誤解,才能夠成為重大誤解。在訂約的動機上,在合同用語的使用上,都可能發生誤解,不能構成重大誤解。
(3)誤解直接影響到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基于當事人對合同內容的錯誤認識,因而,就必須影響到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給誤解的一方當事人造成損失。正是由于這樣,法律才將重大誤解作為合同相對無效的理由,授予發生誤解的當事人以變更權或撤銷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提供法律援助法院有義務嗎?
2021-02-26放棄專利權的情形有哪幾種
2021-02-25精神病人監護人的職責是什么
2021-01-17精神出軌的離婚證據有哪些
2021-02-22單方終止合作合同怎么賠償呢
2021-01-13集資房和公租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27勞動合同和勞務協議屬于什么區別
2021-03-02老年人投保如何理賠,壽險公司拒賠的情形有幾種
2021-03-16只能在當地購買人壽保險合同嗎
2020-12-31保險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是什么
2020-11-10推進保險業 依法攻陷消費者心理陰影
2020-11-16保險公司緣何敗訴
2021-03-26公共航空運輸企業需要投什么保險
2021-01-20車禍死者身份不明也可保險理賠
2020-12-22針對高空墜物的保險是怎么規定的
2021-01-06工程承包合同協議書范本
2021-02-10土地轉讓流程,在農村是怎樣的
2021-01-02拆遷中的以租代征和土地流轉怎么區別
2020-12-24政府征地賠償不同意能強制執行嗎
2021-02-17宅基地種的樹拆遷怎么補償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