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簽署合同主體要求是什么?
《民法典(自2020年1月1日施行)》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當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訂立合同。”
這一規定明確了訂立合同主體的條件,即當事人必須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部力。而合同的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
合同關系的主體,又稱為合同當事人,包括債權人和債務人。債權人有權請求債務人依據法律和合同的規定履行義務;而債務人則依據法律和合同負有實施一定的行為的義務。當然,債權人與債務人的地位是相對的。在某些合同關系中,由于一方當事人只享受權利,而另一方當事人僅負有義務,所以債權人與債務人是容易確立定的。但在另一些合同關系中,當事人雙方互為權利義務,即一方享受的權利是另一方所應盡的義務,另一方承擔的義務則是一方所享受的權利,因此,雙方互為債權人和債務人。
二、合同生效的要件包括哪些?
1、行為人在締約時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民事主體以自己的行為設定民事權利或者義務的能力。合同作為民事法律行為,只有具備相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才有資格訂立;不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所訂立的合同為效力待定的合同。但不具有相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可以通過其法定代理人訂立合同。
2、意思表示真實
意思表示真實是指表意人即意思表示的行為人的表示行為應當真實反映其內心的效果意思,即當事人的內在意志和外在意思一致即為真實。意思表示中含有效果意思和表示行為這兩個要素,因此而產生了三種學說。
3、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
此要件是針對合同的目的和合同的內容而言的。合同的目的是當事人締結合同所欲達到的一種效果。合同的內容是指合同中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縱使合同的生效的其他要件都具備,但因合同的目的或內容違反了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也會使合同歸于無效。雖然我國的合同法奉行合同自由原則,即當事人可自由協商確定合同的內容,但是當事人的自由不能超出法律的限制。
綜上所述,簽署合同是普遍的民事行為,不管是自然人還是公司法人,作為合同主體,都應該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對自己的行為做出正確判斷。這是合同生效的法定要件之一,畢竟,沒有判斷能力的自然人如果簽署了合同,很可能導致合同條款不全,甚至是在脅迫欺詐下簽訂的。
2020房屋租賃合同簡單范本
合同終止條款的法律規定
合同法司法解釋(一)全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疫苗質量管理存在安全隱患,部門可采取的措施
2021-02-10老人去世最晚多久銷戶
2021-01-03擔保公司搶車警察追回的案例分析
2021-03-14行政處罰告知行為是否可訴
2021-01-22合伙企業成立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1-02-07轉移私有財產屬于非法轉移財產嗎
2020-12-08沒有結婚算騙婚嗎
2021-01-28網購后,買賣雙方發生糾紛,應在哪方的法院提起訴訟
2021-02-07存單質押法院是否可以扣劃
2020-12-05協議離婚要求賠償的前提有什么
2021-02-01學生坐校車下車后丟失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19大連住房公積金提取條件有哪些
2020-11-09商業秘密保密協議怎么寫
2020-11-27調薪未簽訂勞動合同變更怎么處理
2021-01-06勞動爭議訴訟屬于行政訴訟嗎
2020-11-09人身意外險包括自殺嗎
2020-12-07保險公司拖車費標準是多少
2021-02-24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1汽車改裝線路自燃保險公司進行賠償嗎
2020-12-05進出口貨運保險怎樣安全省費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