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勞動者來說,他只會在工作之前與用人單位簽訂一個勞動合同,當然,勞動合同當中也會表明勞動的期限。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合同如果到期了話,勞動者是可以離職的。但是合同到期1個月后想離職應該怎么辦?那么,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相關的知識。
一、勞動法對于合同到期離職是如何規定的
1、職工合同到期不續簽,需要提前一個月提出辭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31條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明確賦予了職工辭職的權利,這種權利是絕對的,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無須任何實質條件,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義務(即提前30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即可。
原勞動部辦公廳在《關于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有關問題的復函》也指出:“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既是解除勞動合同的程序,也是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無須征得用人單位的同意。超過30日,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出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用人單位應予以辦理”。
2、用人單位具有一定的請求賠償損失的權利:
《勞動法》第102條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原勞動部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的第4條明確規定了賠償的范圍:“勞動者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對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勞動者應賠償用人單位下列損失:1用人單位招收錄用其所支付的費用;2用人單位為其支付的培訓費用,雙方另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3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4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3、如有爭議,應及時提請勞動仲裁:
職工主動提出與企業解除勞動合同后,部分職工在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30日后主動離職,不予理會用人單位的賠償要求,用人單位則不給職工辦理人事關系和檔案的調轉手續,職工離職后人事關系和檔案長期留置在原用人單位;造成職工在新的工作單位不能辦理勞動保險、不能辦理出國政審手續、影響技術職稱評定、不能進一步求學深造和喪失報考國家公務員的機會。所以,職工在與用人單位因解除勞動合同賠償損失方面發生爭議后應當在60天內及時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區、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請勞動爭議仲裁。
二、合同到期提出離職應注意哪些問題
1、一定要以“書面”形式通知企業。
用郵件的方式辭職是不行的,郵件通常沒有證據的作用,且郵件保留在企業的服務器里,離職員工不容易提取證明。員工這時需要書面形式的辭職信,在紙質的辭職信上,需要有員工親筆簽名,辭職信一般交給直接上級或企業的人力資源部。辭職信給了企業,員工怎么能證明自己已經按勞動法的要求,用“書面”形式通知企業了呢?員工這時能做的,只能是在遞交書面辭職信的時候,跟企業要一個收到辭職信的回執。如果這個不太容易辦到,那只能用人證,人證在勞動仲裁的時候可能有用,在法庭通常效用不高,因為人證一般是企業的同事,法庭可以認為是利益相關者。
2、要辦理工作交接。
按勞動法,員工雖然到30天的時候可以不再上班,但一定要辦理工作交接。當然工作交接是企業安排的,如果企業不安排,也最好寫一份工作交接清單,用書面的形式,對工作及自己工作時間的安排進行說明,遞交給直接上級或人力資源部,一式兩份,自己保留一份企業蓋章或相關人員簽字的。不辦理工作交接,企業可以暫扣工資,直到交接后再發放,一直不交接就一直不發。企業還可能會在員工轉檔案,轉社保,開離職證明時,為難員工。雖然扣留檔案與社保不符合勞動法規,可參考:辭職時要考慮的四個法律問題(點擊打開),但經常有企業這么做,打官司會導致離職成本的增加。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如果合同到期的話,勞動者想要離職需要提前一個月向用人單位提出。否則,會給用人單位帶來損失的,將要補償用人單位的損失。還有就是勞動者,你只需要妥善的辦理好勞動工作的交接問題。
合同傳真件是否有效
食品供貨合同怎么寫?
私下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有效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算是冒充注冊商標的行為
2021-01-282020年有前科幾年可以消除
2020-11-12婚前財產婚后買房算個人財產嗎
2020-11-22上海離職補償金標準最長補償多少月
2020-11-26多子女家庭財產繼承怎么分配呢
2020-12-24虛假訴訟1萬元怎么判
2020-12-15集體房產證的房子能過戶到兒子名下嗎
2021-02-04房屋中介費可要求退還嗎
2020-12-20競業限制是否對所有員工都適用
2020-11-10勞動關系轉移知識
2021-03-11人壽保險拒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9100錯寫成1000人壽保險按哪個支付
2020-12-27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
2021-01-30車輛損失險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3-18保險合同的成立意味著什么
2021-03-19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性質及生效條件是什么
2021-02-23車主變更保險合同未改保險賠償案例
2021-01-12交通肇事罪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7境外保單應該如何維權
2020-11-14保險費分擔方式有幾種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