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人作為主體
從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轉讓債權的結果來看,受讓主體主要是機構投資者,受讓主體能否是自然人?目前,相關法律、法規沒有做出明確規定。存在的擔憂是,如果允許自然人作為受讓主體,自然人有可能成為國有企業的債權人、股東,自然人購買債權的目的的隱蔽性,以及自然人追索債務的方式讓人擔憂,可能給國有資產帶來不穩定因素。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擔負著"化解金融風險、保全國有資產、支持國企改革"的政策性任務,最大限度實現債權是其首要任務,即使不通過直接受讓,通過別的途徑,自然人同樣可以成為國有企業的債權人、股東,而且法律、法規沒有禁止性規定,1999年出臺的《個人獨資企業法》及修改后的《公司法》,已經將"機構"和"個人"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所以,對自然人買受金融債權應給與肯定,資產公司可以在出售債權時設定一些限定條件如設定"限售條款"等來規制自然人的炒買炒賣行為。
二、地方政府作為買斷方
當前,面臨社會矛盾的高發期,地方政府為了維護社會穩定、安置職工等目的參與債權買受行為,政府的做法無可厚非。政府買斷行為的法律效力存在不確定性,政府的職責限于參與其職責范圍內必須的民事活動,而不在于參與經營活動盈利,無論政府作為經營實體的債權人還是股東,買受行為自身都存在風險,與政府職責相違背,政府參與經營活動,也使政府背上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嫌疑。雖然"灌云不良債權整體打包項目"、"鄂州不良債權整體打包項目"都獲得社會廣泛關注,長遠看來,為了建立有限政府,政府應退出競買行列。
三、債務人作為受讓人
在公開競買的條件下,債務人能否成為受讓主體?實踐中并不常見,理論上也很少探討。認為,如果是一般債務轉讓,債務人不可能作為買受人,債權人和債務人可以通過債務減免達成協議。但在公開競買情形下,買受主體除去幾類禁止主體外,其他主體均可參與,債務人當然不為例外。債務人通過公開競買的方式自己或通過代理人買受債務,從成本上考慮,是相當經濟的,也符合國有資產的保值目的,買斷的性質,應為債務的抵銷,適用《合同法》的規定。有觀點認為,還應賦予債務人競買時享有優先權,認為,優先權須由法律設定,法律沒有規定,設定優先權沒有依據。
以上是由律霸網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債權轉讓的相關法律問題有哪些,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相鄰權糾紛是否屬于侵權糾紛
2021-02-07著作權人只能是個人嗎
2021-03-052020年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標準及賠償是多少
2020-12-02如何申請離婚財產保全,怎樣防止對方轉移財產
2020-12-28合同違約賠償標準最高是多少
2021-01-30離婚可以通過法院訴訟離婚嗎
2021-02-17執行令下達后才能探視嗎
2021-03-17民事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0-11-16債務人死亡妻子應如何承擔責任
2021-02-22繼承效力怎么規定
2020-11-28執行董事可以外聘嗎
2021-02-20壽險索賠需要哪些材料,壽險索賠應注意什么
2020-11-24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有哪些
2020-12-23具備哪些條件才能設立保險公司
2021-02-28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中止與復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01沒有經保險公司現場勘查,能獲得賠償嗎
2021-03-24為獲理賠編造虛假事實騙保險公司構成犯罪嗎
2021-01-15什么是保險代理人
2021-01-11個人的出讓土地住房能分割嗎
2020-12-222020年最新公租房拆遷補償標準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