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分幾類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相關的司法解釋也會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1、行借款合同,即以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為貸款人,以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為借款人,它們之間形成的借款關系。這類合同又稱為信貸合同或貸款合同。
2、間借款合同,即自然人之間形成借款關系。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現行法律禁止企業之間的金錢借貸,如果企業之間進行金錢借貸行為,則該行為無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二章的相關規定,借款合同,是當事人約定一方將一定種類和數額的貨幣所有權移轉給他方,他方于一定期限內返還同種類同數額貨幣的合同。其中,提供貨幣的一方稱貸款人,受領貨幣的一方稱借款人。借款合同又稱借貸合同。按合同的期限不同,可以分為定期借貸合同、不定期借貸合同、短期借貸合同、中期借貸合同、長期借貸合同。按合同的行業對象不同,可以分為工業借貸合同、商業借貸合同、農業借貸合?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權利與義務
貸款人的權利義務
在借款合同中,貸款人不得利用優勢地位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按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并計算利息。貸款人不得將借款人的營業秘密泄露于第三方,否則,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貸款人的權利主要有:
(1)有權請求返還本金和利息。
(2)對借款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權。貸款人可以按照約定監督檢查貸款的使用情況。
(3)停止發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和解除合同權。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貸款人可以停止發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借款人的權利義務
1.提供真實情況。訂立借款合同,借款人應當按照貸款人的要求提供與借款有關的業務活動和財務狀況的真實情況。
2.按照約定用途使用借款。合同對借款有約定用途的,借款人須按照約定用途使用借款,接受貸款人對貸款使用情況實施的監督檢查。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貸款人可以停止發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3.按期歸還借款本金和利息。當借款為無償時,借款人須按期歸還借款本金;當借款為有償時,借款人除須歸還借款本金外,還必須按約定支付利息。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借款合同總共可以分為行借款合同和間借款合同,如果自己是和銀行或者是其他金融機構簽訂的借款的話,那么形成的就是借貸關系簽訂的合同就叫做貸款合同,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人財產如何繼承給孩子
2020-11-17侵權行為會影響企業征信嗎
2020-11-25物業有權利拆除違建嗎
2021-03-12工傷認定爭議由誰舉證
2020-12-01工傷事故調解與實際不符的還能起訴嗎
2020-12-10調崗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23飛機延誤怎么辦
2021-01-06被保險人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2-17人身保險合同中“違法行為免賠”條款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07人身保險合同
2021-03-08承運人無單放貨,正本提單持有人如何索賠?
2020-11-24機動車停運損失保險是否承擔責任
2020-12-09冰雹砸車保險賠嗎,如何理賠
2021-02-22保險單遺失對理賠有影響嗎
2021-03-04保險代位權的適用范圍是怎樣的
2021-01-24工業土地分割轉讓嗎
2021-01-26房屋拆遷評估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11陽山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3-21企業拆遷如何補償
2021-02-07拆遷安置房能轉讓嗎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