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如何規定無因管理之債的
無因管理不是債權糾紛的兜底條款,認定是否構成無因管理之債,從審判實踐角度來看,必須掌握無因管理構成的三個必備要件。
一、主觀上管理人是自發為他人管理事務。
所謂自發,就是未經他方本人委托或授權,純系自己對某一他人事務的認知判斷,主動地對他人的某項事務進行有效管理。所謂事務,就是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利益相關,又適合作為債務目的的事項。管理他人事務,既是一種對他人事務的管理行為,也可以是為他人提供服務的行為。再則,無因管理行為人管理他人的事務,其事務的內容和實現所管理的事務的利益必須與他人或他人利益有密切的因果關系,才能發生無因管理的債權,也才有主張債權的合法請求。相反,如果將屬自己應管的事務誤作他人事務來管理,盡管目的都是為他人免遭損失,也不屬無因管理。可見,自發為他人有效地管理事務,是構成無因管理的主觀要件。
二、客觀上管理人是為他人謀利或防免他人損失。
管理人實施了管理他人事務的行為,是主觀上要為他人謀利或防免他人損失真實意思的客觀表現形式;管理人實施為他人管理事務的行為,產生了為他人謀了利益或防免他人利益遭受損失的結果,是主觀真實意思得以實現的客觀事實。管理人為他人謀利益,從法理方面講,包括積極利益和消極利益。積極利益,一般認為是相對的他人的利益因被管理事務之基礎而有所增加,產生孳息。消極利益,即指相對的他人因管理人行為使得現有利益不遭損、不減少。如管理人為他人管理好果園、看養走失耕牛,使果園豐產,耕牛順產小犢,是積極利益;為他人保管財物、修繕房屋就屬消極利益。無因管理的這一客觀要件表明,構成無因管理之債,應當以是否“為避免他人利益遭受損失”而實施了管理行為及因之所付出為界定有無因管理債權的請求權為客觀依據,因為無因管理之債最終要以實際損失(管理人的必要勞務和支出)補償為原則,且管理人的必要勞務和支出,又往往是產生受益人利益的客觀要素。
三、法理上管理人不具有法律規定的義務。
從法理上講,管理他人事務一般應是有法律上的原因的,這個原因是管理人對他人事實進行管理的法律依據,而這個依據又在于法定權利義務和約定權利義務,即管理人具有管理的法定權利,又有管理的法定義務。而無因管理是指管理人對他人事務進行管理,是沒有或不具備法律上的原因的行為,也就是不具有法律上的義務,即既無法定義務,也無約定義務。可見,無因管理的“無因”,就是指沒有法律上的原因,具體來說,就是指管理人不具有法定和約定義務,而為本人利益從事管理行為。根據民法通則第九十三條規定,只有當管理人在“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服務的”,才“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費用”。這不但是無因管理構成的法定要件,而且也是構成無因管理和主張無因管理之債權的法定依據和法定原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罪拘留有國家賠償嗎
2020-11-21侵犯商標權18萬會怎么判
2021-03-19擔保人可能有哪些風險
2020-12-23酒后駕車將面臨哪些處罰
2021-02-25交通事故新規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20行政處罰最短要多長時間
2021-02-27如何認定交通事故中的財產損失
2021-02-09競業限制對配偶有限制嗎
2021-02-21買方逾期付款要付滯納金嗎
2021-03-19行政辦事處有處理土地糾紛嗎
2021-03-23住房公積金賬戶能否執行
2021-01-18建筑工地勞務關系能否認定工傷
2020-11-21公司上訴撤回仲裁員工還能起訴嗎
2020-11-24對保險事故發生時被保險人盡力防止損失擴大的責任
2021-03-06香港保單是否受內地法律保護
2020-11-15對保險人解除合同的限制
2020-12-23投保企業財產保險綜合險的計算公式
2021-01-03保險公司有哪些形式
2021-01-21對保險合同當事人有說明告知義務嗎
2020-12-16保險受益人具有怎樣的法律制度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