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境侵權無過錯責任法律依據有哪些?
1、《民法典》(2021.01.01生效)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條 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二百三十條 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發生糾紛,行為人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2、《環境保護法》
第四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并經及時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免于承擔責任。”
應注意的是,排污者根據該款規定免責,必須證明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是造成損害發生的唯一原因,并且在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發生后排污者及時采取了合理措施。若排除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后還有其他原因造成損害或災害發生后排污者沒有及時采取合理措施的,仍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3、《水污染防治法》
第九十六條 因水污染受到損害的當事人,有權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賠償損失。
由于不可抗力造成水污染損害的,排污方不承擔賠償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水污染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排污方不承擔賠償責任。水污染損害是由受害人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減輕排污方的賠償責任。
水污染損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排污方承擔賠償責任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第九十八條 因水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排污方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二、無過錯責任的構成要件:
1、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
2、特殊侵權行為的法定性。包括侵權行為的法定性和免責事由的法定性。沒有法律條款的明文規定,不能構成無過錯責任;同時,沒有法定的免責事由不能免責。
3、特殊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4、行為人不必過錯。是指責任的承擔不考慮行為人是否具有過錯,在認定責任時無需受害人對行為人具有過錯提供證據,行為人也無需對自己沒有過錯提供證據,即使提供出自己沒有過錯的證據也應承擔責任。
生活在沒有被污染的環境,無疑對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之中,也有不少人生活污水被達標就排放,這樣無疑是會其他人的身體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是可以在掌握對方實施污染環境的證據之后向法院起訴。
發現環境侵權怎么維權
環境侵權責任認定有哪些基本規則
環境污染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普通保證貸款如何進行
2021-03-10委托合同中對任意解除權的排除約定效力如何
2021-01-15婚約有法律效力嗎,怎么保護結婚自主權
2021-02-25公示催告的適用條件
2020-11-13競業限制對配偶有限制嗎
2021-02-21冤假錯案警察怎么處理
2021-01-04施工總承包單位要開設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嗎
2020-12-13宣傳單是否屬于要約邀請
2020-11-27買賣合同生效后可以取消嗎
2021-03-04離職公司押放工資算違法嗎
2020-11-27事業單位合同工雙休嗎
2021-02-21破產重整怎么拿到工資
2021-01-30沒有勞動糾紛是否就沒有經濟糾紛
2021-02-08現金價值的扣除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7飛機延誤險怎么理賠
2021-03-16公眾責任保險合同的基本內容
2021-02-27人身保險重復保險的賠償原則有哪些
2021-03-18本案保險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06保險公司不提供投保人簽名的保單承擔敗訴責任
2020-12-09對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不服怎么辦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