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自由裁量權的產生與具體的傳統文化有很大的關系。在西方國家行政法制發展之初,把政府定位在“國家守夜人”的層面,認為“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因此人們對政府的目標只限于規范羈束的行政行為,行政法的任務也停留在以制定法衡量政府行為的合法性。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府行政職能日漸強化,政府的行政自由裁量權也日漸膨脹,人民日益感受到它的威脅,為了保護公民的權利,人類認識到必須對自由裁量權加以限制,從而產生了自由裁量權的限制理論。自由裁量權的產生有諸多復雜的原因,但筆者以為最主要的則是由于社會的發展,社會關系的不斷復雜化,法律規范在客觀上不能全面、準確、具體地加以規范之,必須賦予行政機關自由裁量權。這不僅僅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也是實現個案公平的需要。
如果在社會關系非常復雜的情況下,使用同一標準,一個模式去處理不相同的事務,必然要發生不公平的結果,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廣泛的自由裁量權并非與法不相容。法治所要求的并不是清除廣泛的自由裁量權,而是法律應當能夠控制它。法律容許自由裁量權的適度擴大,事實上是被廣泛作為解決現代法律與行政關系的權宜之計。現代社會管理中許多事情必須留給行政人員去酌情處理。
自由裁量權是所有與職責相對的權力中的一個要素,因而美國行政學者伯納德·施瓦茨認為:“自由裁量權是行政權的核心。行政法如果不是控制自由裁量權的法,那它是什么呢?”那么何謂行政自由裁量權?各學者的解釋不盡一致。但如果對這些定義加以概括總結的話,無外乎分為廣義和狹義的兩種:廣義的行政自由裁量權是指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具有選擇余地,如有學者認為,“凡法律沒有詳細規定,行政機關在處理具體事件時,可以依照自己的判斷采取適當的方法的,是自由裁量的行政措施。”
狹義的觀點,則認為行政機關只有在法律規范的處分部分存在裁量余地。因而不論是廣義的理解,還是狹義的定義,自由裁量實質是一種明辨真與假、對與錯的藝術和判斷力,其中的道德和政策成分要大大高于法律。也就是說自由裁量權是一個在實際生活中形成的詞,是斟酌決定的自由,處理的權力(權限)。行政自由裁量權則是指行政機關在特定的情況下依照職權,選擇做出與否、以何種適當、公正的方式做出行政決定的權力,因而表現為對行政權一定程度的處分,這一點與行政訴訟和解的性質可以說是不謀而和的,也就為和解提供了理論基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訴訟時效中斷怎么證明
2020-12-10收購空殼公司要負法律責任嗎
2021-01-12交通事故索賠需提供哪些證據
2020-12-19拘傳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2020-12-11連帶責任與不真正連帶責任是什么
2020-11-23交通事故監護人有權簽署諒解書嗎
2020-12-17順位抵押擔保合同中抵押權實現的順序是什么
2021-01-22合同不能履行可否因為疫情免責
2021-03-06競業限制協議效力無效的規定是啥
2021-02-19勞動者違約離職應賠償哪些損失
2020-11-11五一勞動節幾天三薪
2020-12-192020疫情期間工資被拖欠怎么維權
2021-02-17車上人員責任險應該歸誰所有
2021-02-07兒童意外險可以賠付別人嗎
2021-02-02校車肇事損失保險公司拒賠無理
2021-02-25車輛原因導致司機死亡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2-22保險人在多少天內可以全額退款
2020-12-09是履行財產保險合同的首要原則是什么
2021-02-03保險公司不按時理賠怎么投訴
2020-12-10保險監管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