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結束后,不少現場聽眾意猶未盡,紛紛聯系我們,希望主辦方能提供劉敏法官的演講稿及現場PPT。
經劉敏法官授權,本微信號推送劉敏法官關于“金融不良資產管理和處置中的法律問題”演講稿全文及現場PPT。
大家下午好!如果從市場、從金融行業的角度談不良資產管理和處置問題,郭總的發言可能會更切題一些。今天我主要從司法的角度,就與金融不良資產處置相關的法律問題談一點自己的看法。這個話題涉及面很廣,我分三部分談。
(一)特點和原則
審理涉政策性不良債權案件,涉金融體制改革,往往有較強政策性。基本原則包括:
1、支持國家金融體制改革,降低處置成本,確保不良資產處置工作順利進行。這更多體現早期國家政策;
2、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保障職工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這更多體現后期國家政策。
當然隨著金融體制的改革,后期有了很多純商業性的不良資產處置,包括現在投行所進行的純商業性的不良債權投資、管理和處置,也包括除了金融不良債權以外,其他國有企業的不良債權的處置。
2.《關于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處置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案件交納訴訟費用的通知》(法〔2001〕156號)
對于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處置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過程中提起的有關訴訟,明確規定訴訟費可以減半繳納截至2006年2月28日。
3.《對<關于貫徹執行最高人民法院“十二條”司法解釋有關問班的函)的答})(法函【2002]3號)
這部分前面我已經談過,不再贅述。
4.《關于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處置銀行不良資產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法發[2005]62號)
國有商業銀行(包括國有控股銀行)向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轉讓不良貸款,或者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處置不良貸款的,擔保債權同時轉讓無須征得擔保人的同意,擔保人仍應在原擔保范圍內對受讓人繼續承擔擔保責任。擔保合同中關于合同變更需經擔保人同意的約定,對債權人轉讓債權沒有約束力(責任不加重說)。
(二)關于審理涉及金融不良債權轉讓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
在上述相關規定中,內容最多的應該是第七個《關于審理涉及金融不良債權轉讓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這也是目前用得最多的司法政策,這個規定比較全面系統地解決政策性不良債權轉讓中相關問題。
下面我就這個會議紀要向大家簡單做一個介紹,涉及金融不良債權轉讓工作案件座談會早期是計劃制定司法解釋的,后來轉為會議紀要這種相對靈活的司法政策。參加座談會的單位總共9家,除了最高法院以外,還包括全國人大法工委、政法委、國務院法制辦、財政部、國資委、銀監會、人民銀行、審計署,涉及金融不良債權轉讓主要涉及三方面問題。
會議紀要開宗明義地確定了幾個原則,這幾個原則非常重要,我剛才說到的考慮因素在原則中都有體現。
第一個原則是堅持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原則。這個原則是從服務于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服務于金融體制改革,服務于中央政策的貫徹實施這個角度來考量的,是一個首要的原則,所以涉及到不良債權的處置的案件,審判要與政策保持基本一致的方向。
第二大原則是堅持維護企業和社會穩定原則。這個原則考慮到職工的利益。很多不良債權轉讓以后,在歷史時期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當債權人也是國家的,債務人也是國家的,擔保人也是國家的,甚至很多擔保人也是政府讓相關企業互保的。在這種背景下所形成的商事法律關系跟一般情況下的商事法律關系還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在解決這些歷史問題的時候,尤其是當債權人已經從國有的銀行變成資產管理公司,這種情況還好,還在國有的范圍內,又從資產管理公司轉讓給私有的市場主體的時候,多手轉讓以后,當最后市場化的主體作為債權人向債務人主張權利,而很多國有企業和擔保人已經到了破產的邊緣,這時候糾紛怎么解決?是不是按照一般的民商事法律關系解決?特定的歷史時期背景要不要考慮?職工的生存利益要不要保護?我們在面對民商事糾紛過程中,在眾多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不論是制定相關的司法解釋、司法政策還是個案審理,都存在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叫生存利益永遠高于商業利益原則。很多法律的制定和法律規則的設定都必須考慮這個因素,當生存利益和商業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生存利益一定是要優先考慮的。對于這個原則無論法律的規定是否明確,在個案處理的時候法官都應該有這樣的思維,想辦法妥善解決問題。
第三個原則是依法公正和妥善合理的原則。與市場經濟發達的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經濟發展變化很大,所以當你簡單地追求法律效果的時候,很可能解決出來的結果社會上大多數人是接受不了的,甚至認為你解決的結果是非常不公平的。所以在案件過程中要把這兩個原則相結合,一旦涉及到如果嚴格適用法律社會效果就可能不好的時候就要想辦法變通。
第四個原則是堅持調解優先,調判結合。能調的盡量調,盡最大可能的調。有的案件簡單按照法律依據判,處理效果不好,判可以判,判完也一定不錯,法律效果是有的,但是社會效果非常不好,怎么辦呢?很多案件就要盡量說服當事人調解,但調解不了的該判也就判了,但是判了以后在執行中還得接著調。
1.處置原則
我們在第一部分介紹了政策性的不良債權處置,隨著時代的法治,政策性的不良債權已經越來越少,當前更多的是非政策性的不良資產處置,尤其是一些新型的資產公司,不局限于原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包括原來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在業務上也慢慢拓展。以上所說的問題都是政策性的特殊規定。有人問這些規定能不能延伸到其他的不良資產處置中來?原則上不會延伸的,特殊時期制定的特殊規則,只針對特殊的金融不良資產的處置給的特殊政策。除了這些政策性的不良債權處置以外,如果到了市場化的不良債權處置的時候所用的法律依據可能就是現有的民商事法律和相關的司法解釋,而不是當年適用剛才所列的特殊規則。
2.處置方式
非政策性的不良資產處置方式很多,可能同時跟很多法律銜接,我試圖作一個列舉,但不一定能夠窮盡。
比如處置方式中說到債務重組,債務重組要放到法律層面的話就是債務清償,債務清償包括現金清償和以物抵債,如果沒有到訴訟程序法官是不會關心的。大家協商的過程到了訴訟當中就是調解和和解的內容,比如起訴了,追收債務去了,法官在調解過程中怎么讓債務人拿出錢來償還,還多少,把息免了,或者本金稍微少一些,這就得轉換思路,看在哪個環節中發生問題。
然后將債務轉為資本的方式,就是我們說的債轉股。如果從司法的角度來說債轉股的協議簽訂了,產生糾紛了,履行過程中有人反悔了,針對債轉股本身產生糾紛了,對法院來說就是合同糾紛,要具體討論債轉股的協議是否有效的問題。實務中的處置方式轉化到司法程序往往還需要有一個過程。
不同的不良資產處置方式,往往和不同的法律銜接。跟司法有關的,第一是債務追索,這個可能涉及到債權、債務關系的認定,基本事實的認定,訴訟時效的認定,法律的適用,可能會和相關的民商事法律銜接。第二是擔保關系,包括人保和物保,跟《擔保法》和《物權法》銜接。
第六是破產與重整問題,執行不能要跟破產銜接,現在很多人不了解《破產法》,或者不愿意了解。在執行不能,債務人確實不能還債的時候,配套的法律制度是有的。對于債權人來說,逐利是商人的本性,但如果你遇到特殊情況的時候也要考慮執行不能的時候如何利用破產手段來最大化地實現自己的權利保護,這是有制度安排的。比如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法人作為被執行人的,參與分配制度取消。作為法人的債權人,如果你已經處在輪候查封的位置上了,或者你的債權還沒有到期,而債務人的有效的財產又已經存在多輪查封了該怎么辦?如果你等著債權到期再去追償,債務人的財產可能早就處分完畢了,你只能盡快地想辦法啟動破產程序直接叫停前面的執行,把蛋糕留下來大家共同分享,而不是白白看著前面的債權人獨自享用,這是相關制度銜接的問題。涉及重整中的不良資產處置問題,當企業出現破產原因,進入重整程序了,怎么在程序中通過債權削減,包括債轉股等方式實現自己的債權?大家不要認為對于破產程序下的債權就不抱希望了,事實上有很多上市公司破產重組后,債權人對于自己權利的實現是很滿意的。我們就碰過這樣的案例,債權人當時對于重整計劃草案設計用股權來抵債并不接受,最后法院啟動了強批程序,結果重整計劃執行完畢股票復牌后股價大幅上漲,債權人獲得了豐厚的利益。
1.合同效力問題。我試著學習了《中國銀監會關于規范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收購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有如下關于“不得”的規定。《通知》第一條規定資產公司收購不良資產要嚴格遵守真實性、潔凈性、整體性原則,通過評估進行公允定價,不得與轉讓方在轉讓合同等正式文件外再簽訂其他的合同,不得設置任何隱性的合作條款,不得違規進行利益輸送,不得為銀行業金融機構規避資產質量監管提供通道。一旦說到“不得”,當事人在發生糾紛的時候就可能說這個合同違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因此合同無效。此外,在不良資產轉讓的正式合同之外又簽訂了另外的合同,這就是我們經常在案件中看到的陰陽合同,表面上為了符合什么要求簽一個合同,私底下見不得人的還有一個合同,那是真實意思的表示,這種情況會不會影響合同效力?這些問題對于現在的商事審判來說絕大多數可能都不會認定為無效,這跟整個司法變化有關系。放到90年代,或者21世紀初的時候,當時國家公權力對私權力干預較多的時候經常會以這些“不得”、“必須”、“應當”作為合同效力認定的依據。但恰恰這幾年的改革,包括《合同法》司法解釋和相關依據的出臺,這個思路都在發生變化。對于合同效力本身,現在更多的是考慮尊重當事人的意愿,哪怕是對于《合同法》中規定的違反法律法規和禁止性規定的,也對這一款做了限制解釋,并不一定是違反了禁止性規定的合同就必然無效,還要區分合同違反的是效力性的強制性規定還是管理性的強制性規定,這種解釋空間是非常大的。所以對于以前我們所說的陰陽合同名為什么,實為什么等等都會產生爭議,法官之間也會產生爭議,但很多情況不一定會直接認定合同無效。我剛才讀的“通知”本身并不是法律依據,《合同法》規定只有違反法律或行政法規,才可能影響合同效力。銀監會出臺的相關規定性質上可能屬于部門規章,一般是不能直接作為認定合同效力的法律依據的。哪怕是在法律或者行政法規中明確寫著“不得”和“必須”字樣,也要區分條文是為效力性的強制性規定,還是管理性的強制性規定來決定合同效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通知中的“不得”更多的是要回到內部責任追究問題,對合同效力本身是沒有影響的。
3.吊銷的問題。吊銷是工商部門吊銷法人的營業執照,只是不讓他進行經營活動了,這個法人還是存在的,這個法人有可能還能百分之百地償還債務,也有可能不能百分之百償還了,這要跟相關制度銜接。金融領域的概念在司法環境下一定要梳理清楚,法官的特點是無論什么糾紛來了法院,法官都會問你:到底是什么事?當事人是不能簡單只用一個核銷概念說明問題的,在不同語境下用的概念不一樣,內容是截然不同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廖志豪律師?,?墨爾本莫納什大學商學碩士,法學學士;專掌民商事訴訟業務、刑事辯護工作、行政糾紛處理,現任數間房地產公司法律顧問,數間建筑工程公司法律代表,婦聯特聘專家組成員,找法網首席律師,華律網推薦律師;長期致力于法律知識專研及律師服務行業;有過硬實務操作能力,實戰經驗豐富,精于談判調解;現系廣東浩捷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 熟悉律師見證、法律意見書、草擬起訴狀等工作,文字功底深厚,熟練運用法律英語。 很榮幸當您需要知法循律時,進入到我的頁面,希望能為您排憂解惑,助您生活無憂! 一、刑事案件: ????涉及危險駕駛、職務侵占、故意傷害、合同詐騙、盜竊等案件。辦案過程中,積極會見犯罪嫌疑人,查閱案卷、審查證據、監督程序,盡最大努力為犯罪嫌疑人申請取保候審、法庭辯護。刑事辯護是律師所有業務中風險較高的一項業務,對于律師的辦案程序和技巧要求很高。 二、合同類糾紛: ????涉及合同種類眾多,舉其要者:借貸合同、買賣合同、租賃合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股權轉讓合同、委托理財合同、勞動合同等,涉及財產保全、違約金的主張、談判調解、擔保追償、夫妻共同債務、合同解釋、訴訟主體的確定、出資查明、拍賣等法律
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設執行董事嗎
2020-12-28兩個自然人可以成立公司嗎
2021-02-15個人債務能要回一半車款嗎
2021-03-18關于夫妻債務問題裁判的新思路
2021-01-06土地轉讓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1-31交通事故訴訟需要哪些證據
2021-02-25沒有簽訂競業限制協議能否追償
2020-11-16買受人遲延受領貨物造成貨物變質的,風險誰來承擔
2021-01-07詳解以他人名義購房存在什么風險
2020-12-08伯父可以把房產贈與侄子嗎
2021-01-23勞務派遣解聘后是否有補償
2021-01-30河南技校女生實習期間汞中毒賠償調解結案
2021-01-13購買兒童意外傷害賠償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1-16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概述
2021-01-03人身保險的投保人享有什么權利的
2020-12-11快處快賠理賠五大流程是什么
2021-01-21失足墜崖保險賠付嗎
2021-02-03在責任保險中保險合同的賠償要件是什么
2020-12-21再保險經紀人基本介紹是怎樣的
2021-01-27土地轉讓合同可中止嗎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