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應當同時履行,最早是原始社會后期物物交換的規則。你給我一物,我就給你一物;你不給一物,我物也就不給你。當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出現后,物物交換發展為買賣:你給我貨幣,我就給你物,你給我物,我就給你貨幣;你不給我,我也不給你。"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是對同時交換形態的最好描述。這樣,當事人不會因為先履行合同義務而遭受損失。這種規則(同時履行抗辯權),由買賣合同發展到其他雙務合同,并被法律所確認。同時履行交換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因為這是公平的。
同時履行抗辯權成立的要件之一,是合同沒有約定,法律也沒有規定哪一方當事人先履行合同債務。英美法系的"對流條件"(concurrentconditions)與"同時履行"意義類似。當合同雙方有義務在同一時間履行其義務時,雙方的履行構成對流條件。①美國《合同法精義診解》第267條把以下情況視為對流條件的前提:第一,為雙方當事人規定了同一履行時間;第二,只為一方當事人規定了履行時間,而對另一方未作規定;第三,沒有為任何一方當事人規定履行時間;第四,規定雙方應在段期間內履行。如果合同中對履行期間作了上述規定,則任何一方當事人在對方履行其義務以前,可以拒絕履行己方的義務。②因對流條件,而拒絕履行自己的義務,與大陸法的同時履行抗辯權如出一轍。都強調雙方當事人有同時履行(對流)的義務,一方的履行(或提出履行)為對方履行的條件,雙方當事人在合同卜沒有履行次序。從理論上來看,雙方都有可能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因此,嚴格意義上的同時履行抗辯權不能解決對違約的抗辯問題。有的學者將擴張意義_卜的同時履行抗辯權界定為違約的救濟權。還有的學者(如王*明教授)在承認雙方的Vt務同時到期時,才能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基礎上,又認為"各種違約形態均可以導致同時履行抗辯權的適用"。③筆者認為,在當事人應同時履行的情況下,行使履行抗辯權不能說成是對違約的救濟。同時履行是互為條件的,一方當事人的履行,都以對方的履行或提出履行為條件,同時履行抗辯權是雙方都可享有的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事實婚姻存在的原因
2021-01-31如何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呢
2020-11-25誰是行政訴訟案的共同訴訟人
2021-03-22規范的房屋租賃協議
2021-01-28單位如何約定勞動合同期限
2020-11-21女職工懷孕期享受的待遇有哪些
2021-01-04反擔保合同無效有哪些情況
2020-11-07交通事故鑒定中是否扣車
2021-02-08如何認定累犯
2021-01-07離婚時房屋拆遷怎么處理
2020-12-06學生被拐賣了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7買別人單位的集資房應注意什么
2020-12-07女職工哺乳期可以出差嗎
2020-11-29末位淘汰制度解雇員工是否可行
2021-02-02保險條款和費率的審批與備案
2021-03-10出車禍意外死亡意外保險能賠多少錢
2021-03-23保證保險合同法律適用問題研究
2020-12-26保險公司理賠出院時應注意什么
2020-12-13航空公司騙旅客下機改簽延誤應如何理賠
2021-01-24交保費后還未出保單即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應擔責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