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債務合同中債務人玩“失蹤”
劉某因購房而向付某借款16萬元,并出具借條一張,約定取得房產證后歸還借款本息。時隔1年后,付某得知劉某已在兩個月前將新購的房屋過戶給他人,但沒有按約歸還自己欠款,且全家下落不明。付某隨后多次電話聯系并找尋劉某住處均無果。付某遂訴至法院,請求判令提前解除與被告的借款合同,返還借款本金并賠償損失。
法院判決:
法院審理認為,雖然雙方當事人將借款歸還期限約定為“辦理房產證后”,但被告在未告知原告的情況下,無故離開住所地下落不明且無法取得聯系,系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再履行還款義務,構成預期違約,遂判決被告返還原告借款本金及銀行同期貸款利息。
律師說法:
現實生活中,債務人為達到惡意逃債的目的而“玩失蹤”的現象經常發生,由于受訴訟時效或借款期限約定等限制,往往給債權人主張權利帶來很大麻煩。本案中,法院根據原告的舉證,表明借款已實際交付,而被告已離開住所地并下落不明,而且經公告送達等方式均無法找到被告下落,這些行為足以表明其已不想再履行還款義務,完全符合預期違約的法律要件,故法院判決被告返還原告借款并賠償損失。
需要注意的是,當事人在適用預期違約制度維護自己合法權利時,應當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存在預期違約情形。比如借款合同等憑證要記載明晰、約定明確,否則將承擔對己不利的后果。
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是使合同關系消滅,但其消滅是溯及既往,還是僅向將來發生,各國的立法不盡相同。一類是使合同關系自始消滅,即溯及合同成立之時消滅,發生與合同從未訂立相同的后果,承認合同解除有溯及力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合同解除解除與一般意義上的解除相比,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法院直接基于情事變更原則加以認定,而不是通過當事人的解除行為。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死刑核準期間能否申訴
2020-12-20工商注冊資本和實收資本區別在哪兒
2021-03-20著作權糾紛的處理有哪些途徑
2021-02-22交通罰款逾期半年怎么處理
2021-01-21票據丟失申請公示催告程序
2021-01-17什么情況下會股權凍結
2020-11-09離婚生父不同意可以改姓嗎
2021-01-03怎樣全面理解婚姻自由?
2021-03-22口頭合同提前終止可以嗎
2021-02-03如何辦理房屋繼承公證
2020-12-04怎么樣認定有居住權
2021-01-26房產證糾紛如何維權
2021-01-08小區綠化“縮水”業主如何維權
2021-01-01肇事司機死亡,可否要求其家屬賠償
2021-01-22勞動爭議一審結束仲裁還有效力嗎
2021-02-10飛機延誤一小時賠償嗎
2021-02-21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0-12-29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批準機構
2021-01-30交通事故訴訟費保險公司會承擔嗎
2020-11-22保險法對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