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賠償范圍可以說是決定整個行政賠償的結構和基本框架的問題。行政賠償范圍這個法律概念可以在二個層次意義上使用。一是指導致行政賠償責任的原因行為的范圍,或者說,行政賠償責任應當界定在哪些事項上;二是指賠償損失的程度,即是僅賠償直接損失,是否包括間接損失、精神損害等。從我國國家賠償法目前的立法狀況上看,是在第一層次意義上使用行政賠償范圍這個法律概念。我國《國家賠償法》也在第二章中拿出一節逐項列出行政賠償范圍,但無論是對行政賠償范圍的理解,還是對行政賠償范圍內容的界定上,我國的行政賠償都有些范圍太過窄小,而綜看世界潮流的發展,擴大行政賠償范圍已是國家賠償法不容回避的選擇。在這里,我對理論界比較熱點的幾個問題進行逐一的探討。
(一)將其他抽象行政行為納入行政賠償范圍
對抽象行政行為能否賠償,一直存在爭議,我認為,應當將行政立法以外的其他抽象行政行為納入行政賠償之內。
1、在現代社會,以抽象行政行為的形式侵害公民財產權的案件并不少見,例如,國家賠償法第4條第(3)項規定的違法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行為就常表現為其他抽象行為,通常是縣、鄉政府發布公告,要求征收費用或強制捐獻。如果將抽象行政行為排除在賠償訴訟之外,那么對于因這種不合理的抽象行政行為導致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財產權的損害就不能得到賠償,就可能出現行政機關借此規避法律,采用抽象行政行為實施違法的現象。
2、應當注意的是,列入行政賠償訴訟是的抽象行政行為是除行政立法以外的其他抽象行政行為。對于行政立法,即有立法權的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頌布的行政法規、規章不在行政賠償范圍之內。因為我國法律并沒有賦予法院對行政立法行為的司法審查權,而大多數國家也都將行政立法行為排除在行政賠償范圍外。除行政立法以外的其他抽象行政行為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行政立法,而屬于行政機關行使職權行為,其除了在適用對象上比具體行政行為廣外,其他性質均與具體行政行為無異。由于它不是行政立法活動,在實踐中一般沒有多少具體的法律法規對這種行為的程序、權限等作出嚴格規定,因此,容易導致濫用而侵犯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為切實保障相對一方的合法權益,監督政府活動,將其他抽象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納入國家賠償范圍是非常有必要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稅務行政處罰管理暫行辦法》及北京市崇文區地方稅務局實施意見
2020-11-11舉行婚禮沒有結婚手續怎么辦
2021-02-03回購房
2020-11-12開發商違反銷售廣告承諾該怎么做
2020-12-15五險一金糾紛的處理規則是什么
2021-03-07聘用制解除合同多久
2021-03-07公司不按制度處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調崗降薪案例一
2021-01-06車險理賠中的常見問題
2021-01-07保險公司理賠范圍不同之處在哪里
2021-03-10保險合同代簽名訴訟舉證方要如何舉證
2021-01-01扶老人險中是真撞人而不是被訛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21保險合同內容有哪些方面的變更
2021-02-24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07購買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大有學問
2021-01-20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2-10本案保險人應承擔保險理賠責任
2020-11-14保險理賠員駕車撞事主 車主趴車頭被甩開
2020-12-12保險公司墊付方式是什么
2021-03-23保險詐騙犯罪的具體行為方式有哪些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