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資給個人需要承擔債務嗎
對于企業債務的承擔,雖然個人獨資企業和一人公司比較相似,但是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對企業債務承擔起責任來和公司出資人相比卻差別很大。公司以企業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公司出資人僅以出資額為限對公司債務承擔有限責任。而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卻對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無限責任是指個人獨資企業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投資人以個人的其他財產清償,直至全部清償。
我國《個人獨資企業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的個人獨資企業,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實體。投資人以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個人獨資企業不是法人,它的民事權利義務由投資人享有和承擔。在投資人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方式上,有學者認為: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主體的單一性和業主對企業控制的單獨性,決定了法律將獨資企業人格與業主人格視為一體。其無限責任可由投資人直接承擔。但是個人獨資企業和業主畢竟不能等同,作為投資人,其投入到獨資企業的財產是有定數的,既可以是業主的全部財產也可以是業主的部分財產,個人獨資企業的收益也不一定是業主的全部收益。
業主人格和獨資企業人格只能是視為一體,而不能在二者之間畫等號。對于獨資企業來說,其財產相對固定與業主個人財產有所區別。我國《個人獨資企業法》第31條規定:個人獨資企業不足清償債務的,投資人應當以其個人其他財產予以清償。因此,當個人獨資企業對企業債務承擔責任時,要以企業全部財產予以清償,不足清償時,才由投資人其他財產清償。可見對于個人獨資企業債務我國立法在堅持投資人承擔無限責任的同時,卻改變了要求其承擔連帶責任的作法,采取了補充主義,這意味者只有當個人獨資企業財產不足以清償時,才以個人的其他財產清償。投資人對個人獨資企業承擔無限責任的方式,是通過個人獨資企業來傳遞,在窮盡個人獨資企業財產后,不足部分才以投資人的其他財產清償。而不是把這種責任直接疊加到投資人身上,由投資人的任意財產承擔責任。
個人獨資企業分支機構的債務承擔問題,《個人獨資企業法》第14條有明確規定:個人獨資企業可以設立分支機構,其分支機構的民事責任由個人獨資企業承擔。
二、個人獨資企業的法律地位
個人獨資企業是一種很古老的企業形式,至今在商業經營中廣泛應用,它的典型特點是個人出資,個人經營,個人自負盈虧,個人自擔風險。個人獨資企業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個人獨資企業是一種普遍的經營方式,以其規模小,經營方式靈活,對社會生活有較強的補充性,來滿足社會生活的需要。特別近幾年來,西方國家越來越重視發展中小型企業,使個人獨資企業獲得了進一步發展。我國先后以也法律的形式對個人獨資企業進行了規范。1999年8月30日全國人大的十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該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我國個人獨資企業是指由一個自然人投資,全部資產為投資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營利性組織。由于獨資企業在社會生活中的廣泛出現,個人獨資企業因債權債務涉訴現象比較多見。司法實踐中對民事主體的確認也產生了分歧。傳統的二元制民事主體確認受到質疑。二元制民事主體模式認為民事主體由自然人和法人構成。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主體也向多元化發展,出現了許多區別于自然人和法人的經濟實體,如合伙企業,獨資企業等等。
關于獨資企業的法律地位,是否能作為民事主體,學術界存在不同的觀點,主要有一下幾種說法:
1、自然人主體資格延伸說。認為個人獨資企業不具有獨立的法律主體資格,而和投資人是同一法律人格。
2、法人說。允許個人獨資企業成為法人,投資人對企業債務承擔有限責任。
3、非法人團體資格說。認為個人獨資企業既不是自然人也不是法人,而是享有相對獨立人格的非法人團體,具有特定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自然人主體資格延伸說只看到了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主體的單一性,和業主對企業控制的單獨性,而將企業人格和投資人人格視為一體,沒有看到投資人和個人獨資企業的差異不可取。
法人說也存在問題,由于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財產登記制度,無法具體界定個人獨資企業財產和投資者個人財產的范圍,如果允許投資者對企業債務承擔有限責任,對債權人的保護不利,該說也站不住腳。
筆者比較同意非法人團體資格說,在現實生活中個人獨資企業已經作為一種獨立的市場主體,以自己的名義從事經營活動。其民事主體資格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同。
通過小編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當個人獨資企業的債務不足以清償的時候那么出資人是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的,可以以其他的財產進行清償。以上這些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業證號:
13204201611424582
江蘇瑞鴻律師事務所
簡介:
高柔艷律師,畢業于蘇州大學,獲得法學與工商管理雙學位,中共黨員。法學理論扎實,實務經驗豐富。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中止父母對子女的探望權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5家有“悍妻”施家暴,該怎么辦
2021-02-22兼職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05修高速公路占農戶住房怎么賠償
2020-11-20國際鐵路聯運發生的貨損能直接起訴嗎
2021-01-19交通意外險與人身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0-11-11他人代簽商業三者險投保單免責條款仍舊生效
2020-11-19保險公司拒賠理由莫名其妙 無法代位追償
2020-12-27購買車險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16如何申請大額保險金
2021-01-20承包合同什么時候生效呢
2020-11-29規劃部門可以公開土地出讓合同嗎
2020-12-20回遷房有居住期限嗎
2021-01-13拆遷房屋錯誤能否提起行政訴訟
2020-12-23住改非遇拆遷是按照商鋪補償嗎
2021-01-21城中村拆遷補償標準能參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標準嗎
2021-03-02企業合同遇到拆遷終止有拆遷補償嗎
2021-02-22舊城改造的政策有哪些,舊城改造的政策有優惠嗎
2020-12-18解讀:國務院關于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
2021-02-14房屋拆遷時滅失是否賠償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