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證券交易的興起是金融市場全球化的重要表現之一,證券的持有制度也因之從直接持有制轉變成為間接持有制,并對建立在傳統的物之所在地法基礎上的沖突規則提出了新挑戰。在證券間接持有制下,證券以定著的形式通過證券中間人在中央存托機構所持有的賬戶上的電子簿記來實現證券的跨國交易。考慮到國際證券交易對于法律確定性和可預見性的要求,新的沖突規則應該以相關證券中間人所在地法為原則(PRIMA),以克服證券市場的系統性風險,為跨國證券交易奠定統一的沖突法框架。
傳統上,證券是以直接持有方式進行持有、交易和交割的,我們稱其為證券的直接持有制。
其特點在于證券的持有人與證券發行人具有直接的關系:投資者要么被登記到證券發行人的股東名冊上,要么事實上占有不記名證券的證書。[i]在這種傳統的證券直接持有制中,證券轉讓必須實際交付該證券的證明文書或是轉讓文書,這就使得交易本身費時、費力,且成本高昂。不僅如此,還可能存在著遺失、誤放、盜竊或偽造這些紙介證書的風險。正是由于這些弊端促使了證券間接持有制的應運而生。在證券間接持有制中,投資者與證券發行人之間的直接關系被割斷:投資者對于證券權利的利益記載于其證券中間人(intermediary)[ii]的賬簿上,后者之利益可能又記載于另一個證券中間人賬簿上,如此環環相連,直到最終的某證券中間人或者被登記為證券發行人的名冊上的登記所有人,或者直接持有證券證書或者其他代表該證券的所有權文書。因此,在這種證券間接持有制中,投資者與發行人之間存在著一層或多層的證券中間人,證券權利是以簿記的方式登記于不同層次的賬戶上。此種證券權利的轉讓常以非交付的簿記方式進行,或者說不涉及任何交付,擬制交付抑或實際交付均在所不問。
然而,在大多數國家,無論是支配證券交易的實體法還是沖突法均不夠充分、完善,無法真正反映市場的現實。以沖突法方面的規則為例,確定直接持有制中的證券交易或證券質押的可執行性問題,傳統的沖突法規則是物之所在地法,[iii]依此規則,證券交易或轉讓的有效性是由證券所在地的法律來確定。[iv]但是對于跨國證券交易,物之所在地法又如何能夠適用于位于不同國家的多層證券中間人的間接持有制?抑或在此種情況下是否需要采取更為合適的其他連接因素以創設新的沖突規則?對此,法律的滯后性和相關具體規則的欠缺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文從間接持有制下的跨國證券交易的特點入手,從國際私法的角度來分析傳統沖突規則的困境,同時結合2006年7月的海牙國際私法新公約[v]來探討制訂我國相關沖突規則的路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驅逐出境的對象是誰
2021-01-30房屋預售合同有什么作用
2020-11-18護士燒毀病歷如何處罰
2021-03-10名譽權被侵犯有哪些懲罰
2021-01-09公司被起訴能夠破產嗎
2020-12-10民事糾紛房產拍賣償還順序
2020-12-30土地轉讓金誰出
2021-01-11晚婚晚育優惠政策有哪些
2020-12-28拆入資金用于什么方面
2021-02-08勞務派遣轉勞務外包合法嗎
2021-02-04勞動爭議的調解組織具體有哪些
2020-11-24申請仲裁解除合同可以不去上班嗎
2021-03-10何謂保險責任和責任免除
2021-01-07保險合同的必備條款
2021-03-16同等責任定損需要雙方保險都在嗎
2021-03-09保險對方車主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3-11保險報案理賠步驟有哪些
2021-02-21機動車拒賠第三責任險可行嗎
2020-12-03職工在工作中自殺身亡的,能認定為工傷嗎
2020-12-02論責任保險中第三人的保險金給付請求權有什么規定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