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行賂罪的量刑標準
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因行賄取得的違法所得歸個人所有的,依照刑法第389條、第390條規定的行賄罪定罪量刑。
單位行賄是由單位集體研究決定或者由其負責人決定以單位名義實施,獲取的不正當利益也歸單位所有。如果在單位行賄犯罪中,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將單位行賄所取得的非法利益中飽私囊,歸個人所有的,根據本條規定,應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照第389條、第390條規定的個人行賄罪處罰,即犯行賄罪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賄謀取不正當利益,情節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對“單位行賄罪”適用刑罰應注意的問題
(一)罰金刑的適用問題。根據《刑法》第52條的規定:判處罰金,應當根據犯罪情節決定罰金數額。對單位判處罰金時,同樣應遵循這項原則。但是,中國刑法總則中的罰金刑,沒有具體的法定數額,而刑法分則中對貪污賄賂罪的罰金也是如此。在目前尚無立法規定的情況下,應通過司法解釋的途徑,對此作出明確規定,建議參照其他經濟犯罪的標準,以單位行賄犯罪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處以罰金較為適宜,當然給國家或社會公共利益造成危害的大小、犯罪手段是否惡劣等情節亦應綜合考慮。
(二)直接責任人員的范圍及其刑事責任的劃分。這里所指的直接責任人員是《刑法》所稱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統稱。所謂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是指直接策劃、組織、指揮或批準犯罪活動的單位領導人員,通常情況下為本單位的法定代表人,但不能一概而定,不知道或不起決定作用的單位領導人,不能成為追究刑事責任的主管人員。有的單位領導人官僚主義、玩忽職守或被壞人蒙蔽、受騙上當,應負黨紀、行政責任,甚至要負玩忽職守或其他瀆職犯罪的刑事責任,但不應承擔行賄犯罪的刑事責任。所謂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則指直接實施、積極參加犯罪活動,并起重要作用的人員。
無論單位還是個人,只有有受賄的行為,就會受到法律的處罰。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因行賄取得的違法所得歸個人所有的。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時候需要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有什么用
2021-03-22匿名舉報誣陷怎么處理
2020-12-12擔保合同可以單獨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嗎
2021-01-26婚姻自由與婚姻自主權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7冤假錯案國家賠償標準及時間是怎樣的
2021-03-20擔保合同約定不明確該如何擔責
2021-01-06羈押與逮捕分別是什么意思
2021-02-06學生在學校做游戲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07房屋中介負的法律責任都有哪些
2021-03-18勞動關系轉移證明
2021-01-17交通事故理賠有哪些事項
2021-01-24保險公司再保險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1-02-16意外保險理賠多久到賬
2021-01-31反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存在的困境
2021-03-06存款保險費率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021-03-08是不是買了“全險”就不會被拒賠
2021-02-26網上意外保險理賠流程
2021-03-24鞭炮炸花車,保險怎么賠
2020-12-25出口產品責任保險概念
2021-03-24土地承包經營權有什么效力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