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注冊商標,非法經營數額在25萬元以上的,最高將被判處7年有期徒刑。
這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21日公布的知識產權刑事司法解釋作出的規定。司法解釋明確,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刑法第213條規定的“情節嚴重”,應當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非法經營數額在5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3萬元以上的;假冒兩種以上注冊商標,非法經營數額在3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2萬元以上的;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司法解釋同時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刑法第213條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應當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非法經營數額在25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15萬元以上的;假冒兩種以上注冊商標,非法經營數額在15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根據這個司法解釋,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在5萬元以上的,屬于刑法第214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應當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金額在25萬元以上的,屬于刑法第214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應當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司法解釋規定,實施假冒注冊商標犯罪,又銷售該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213條的規定,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定罪處罰。實施假冒注冊商標犯罪,又銷售明知是他人的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應當實行數罪并罰。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負責人指出,所謂“相同的商標”,是指與被假冒的注冊商標完全相同,或者與被假冒的注冊商標在視覺上基本無差別、足以對公眾產生誤導的商標。而“使用”則是指將注冊商標或者假冒的注冊商標用于商品、商品包裝或者容器以及產品說明書、商品交易文書,或者將注冊商標或者假冒的注冊商標用于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活動等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到過期食品怎么賠償
2021-01-30不接受公司安排可以勞動仲裁嗎
2021-03-01離婚賠償適用于訴訟時效嗎
2020-12-02法人變更執行董事是否也要變更
2021-02-14使用假的畢業證如何處罰
2021-01-04盜竊罪判幾年
2020-12-11買賣婚姻女方單方離婚怎么離
2021-02-03普通行政案件簡易程序是當庭宣判嗎
2021-01-16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在法院判決后如何申請強制執行
2020-11-26執行董事和董事長有什么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1-08執行標的的異議
2021-01-11實名購房有什么作用
2020-11-23工傷賠償與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1試用期離職主管不同意怎么辦
2020-12-05單位給員工調崗應該怎么做
2021-01-23人壽保險具體包括哪些類型
2021-01-13騎車人撞向汽車 司機無責也賠錢
2020-11-27保險公司保證金退還時間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0合理期待原則在保險合同中如何運用
2021-03-05關于印發《上海外資保險機構暫行管理辦法》的通知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