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透支信用卡立案后還款還會判刑
200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的《關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信用卡惡意透支進行了明確界定,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后超過三個月沒有歸還”的,就應認定為“惡意透支”。而明知無法償還還大量透支的;肆意揮霍透支款不歸還;透支以后隱匿、改變通訊方式,逃避金融機構追款等,都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表現。
第一,在司法解釋中,對“惡意透支”增加了兩個限制條件:一是發卡銀行的兩次催收;二是超過三個月沒有歸還。這里面就排除了因為沒有收到銀行的催款通知或者其他的催款文書,而沒有按時歸還的行為,持卡人沒有接到有關通知或者文書,過了一定的期限沒有歸還的,不屬于“惡意透支”。
第二,因為“惡意透支”這種信用卡詐騙犯罪是故意犯罪,因此在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這是該行為非常重要的構成要件。“非法占有”是區分“惡意透支”和“善意透支”的一個主要界限,只有具備“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進行透支的才屬于“惡意透支”,才構成犯罪。
這次司法解釋中對“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結合近年來的司法實踐列舉了六種情形,比如明知無法償還而大量透支的不歸還;肆意揮霍透支款不歸還;透支以后隱匿、改變通訊方式,逃避金融機構的追款等。這些情形都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表現。
第三,這次司法解釋明確了“惡意透支”的數額,“惡意透支”的數額是指拒不歸還和尚未歸還的款項,不包括滯納金、復利等發卡銀行收取的費用。
第四,根據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在法院未判決或者公安機關未立案之前,償還了這些透支款息的,從輕處理或者不追究刑事責任,這樣既依法追究那些“惡意透支”的詐騙行為,同時又發揮法律的警示和教育作用,盡可能地縮小刑事打擊面。
所以,信用卡立案后還款的,不影響信用卡詐騙罪的成立,仍然會被判刑,還款的行為,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來處理。信用卡詐騙罪的定罪關鍵,是看行為人是否是“惡意透支”。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采購監督部門可以設置集中采購機構嗎
2021-01-24出讓毛地幾年沒開發可以收回嗎
2021-02-10撞了非停車位的車如何定責
2020-11-24在哪里辦理結婚手續
2021-01-07消費者在商場摔傷,商場要承擔多大責任
2020-12-18用人單位在哪些情況下可以主張勞動者支付違約金
2021-03-10勞務分包合同適合什么法律
2020-12-07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否屬于商業險
2020-12-12在哪些情況下保險公司也會拒絕賠付
2021-01-31什么叫地下保單
2021-03-182020年人身保險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0-12-02我方全責保險會全賠嗎
2021-02-13銀行貸款抵押購房為什么要買保險
2020-11-18保險合同采取的形式包括什么
2021-03-15保險合同訂立的程序是如何的
2021-02-26保險公司未勘察現場可以拒賠嗎
2021-01-15拆遷合同簽了多久打款
2021-01-08大棚拆遷的合法流程是什么
2020-12-24無證房屋在拆遷補償方面法律有哪些相關規定
2021-02-02房屋拆遷可以拿到的補償款怎么計算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