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準則的“職工薪酬”比稅法中的“工資薪金支出”范圍更廣。稅法將會計上的職工薪酬分解為工資薪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住房公積金、企業為投資者或職工支付的商業保險、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等,分別作出規定。因此,在稅務處理上,不能簡單地把職工薪酬作為工資、薪金支出在稅前扣除,而應將會計上的職工薪酬分解為稅法對應的費用支出,根據稅法的規定來確定能否在稅前扣除。
稅法沒有職工薪酬的明確概念,只對工資、薪金進行了界定。工資薪金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支付給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員工的所有現金形式或者非現金形式的勞動報酬,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年終加薪、加班工資,及與員工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支出。工資薪金總額應是,企業按照規定實際發放的工資、薪金總和,不包括企業的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以及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會計上職工薪酬是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或解除勞務關系而給予的各種形式的報酬或補償。包括短期薪酬、離職后福利、辭退福利和其他長期職工福利。企業提供給職工配偶、子女、受贍養人、已故職工遺屬及其他受益人的福利,也屬于職工薪酬。
職工薪酬會計與稅收的處理差異
職工薪酬新準則的制定與國際慣例趨同,進一步擴大了謹慎性原則的應用范圍,增加了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會計方法選擇和業務處理程序也更加符合業務的經濟實質。但因會計與稅收的目標和原則不一致,會計處理與稅法規定仍存在一定差異。
工資、薪金方面。工資、薪金支出的稅前扣除遵循實際發生原則、合理性原則及特定人員工資、薪金加計扣除等原則。實際發生原則要求企業稅前扣除的工資、薪金,是當期實際發生的工資,已計提尚未發放的應付工資不允許在稅前扣除。對于年末計提的應付未付工資、薪金,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前發放的,可作為匯算年度已發放的工資、薪金稅前扣除;如在匯算清繳期結束后仍未發放的,則應予以納稅調增。合理性原則要求企業在一定時期所發放的工資薪金是相對固定的,工資、薪金的調整是有序進行的;有關工資、薪金的安排,不以減少或逃避稅款為目的。特定人員工資、薪金加計扣除是稅法為鼓勵科技創新、促進就業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如企業安置殘疾人員的,在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的100%加計扣除。
新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職工薪酬納稅調整明細表》將股權激勵在工資、薪金支出項目單列出來,應關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時點的規定,即對于建立職工股權激勵計劃,且在會計處理上按照企業會計準則有關規定處理的,其股權激勵在實際行權時方可稅前扣除。
職工福利費方面。稅法強調允許稅前扣除的福利費支出,必須是實際發生的且不得超過工資總額的14%。企業在計算稅前允許扣除的福利費金額時,應將計算出的當期實際發生的福利費總額,與工資總額(稅法口徑的工資總額)的14%進行比較,超支的部分調增應納稅所得額,且該部分超支數額構成永久性差異,不得結轉到以后年度扣除。
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方面。企業超出稅法規定范圍和標準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用和住房公積金,本期及以后年度均不得在稅前扣除。同時只有實際繳納的金額方可扣除,對于提而未繳的社會保險費用和住房公積金不得在稅前扣除。本期實際繳納數超過了提取數但未超過稅法規定標準的部分,允許在實際繳納的年度扣除,即前期調增的金額,允許在實際繳納年度作納稅調減。
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方面。企業撥繳的工會經費,不得超過稅法口徑的工資、薪金總額的2%,超過部分不得扣除,提而未繳的不得扣除。不允許扣除的部分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實際上允許全額扣除,只是在扣除時間上作了相應遞延。新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職工薪酬納稅調整明細表》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項目,細化列示了“按稅收規定比例扣除的職工教育經費”和“按稅收規定全額扣除的職工培訓費用”兩個子項目,體現了國家對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類型納稅人的稅收扶持。
辭退福利方面。對企業實際發生的辭退福利可以據實扣除。對于職工有選擇權的辭退福利,通過預計負債計入費用的部分,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即本期提而未付的辭退福利,不得在稅前扣除,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待實際支付時,再作納稅調減。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知識都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還遇到什么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登陸律霸網進行律師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客未經房東同意轉租房屋犯法嗎
2021-01-19資產強制執行是否需要公證
2021-01-22強制措施期間是否扣除年休假
2021-01-15有限責任公司屬于什么經濟類型
2020-12-31字體侵權按什么賠償
2020-12-10反擔保有哪幾種方式
2021-03-14好友玩失蹤是否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2021-03-01行政處罰作出后未送達生效嗎
2020-12-26肇事逃逸是交警判定嗎
2021-01-28人死亡后婚姻關系如何解除
2020-11-26抵押物變現后怎么提存
2020-11-15無故終止合同責任怎么賠償
2021-01-15侵害專有出版權能否起訴作者
2021-02-16購房人何時可解除購房合同
2020-12-19職業禁忌癥能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03解除與終止勞動合同到底有什么區別
2020-11-18人壽保險怎么買,在購買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4兒童意外險限額是多少
2020-11-21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目的
2021-02-09應該找誰賠付房屋意外受到的損失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