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人格權利遭受損害為理由,向侵權者討要精神損失。這樣很難受到法律的支持,《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人格權利遭受侵害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對產品的謠傳經過調查純屬偽造。那么可以認定傳謠者對公司造成侵害,公司可以通過其侵權行為向傳謠者提出賠償要求,但卻不是精神損害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后可以享受什么工傷待遇
2021-03-19購房合同不能履行損失怎么計算
2021-01-27征地補償費用有哪些
2021-02-09環境損害賠償的方式有什么
2021-02-26企業繳納五金一險是否有什么強制措施
2021-01-16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手續如何規定
2021-02-27剝奪政治權利的執行時間怎么算
2021-03-152020新婚姻法有什么改變
2021-03-19保護令案件的證明方法是什么
2021-02-03醫療后又工亡如何賠償
2020-12-27債權保全措施有哪些
2021-02-26交通事故簽了責任書多久賠償
2020-11-23電梯事故死人構成犯罪嗎
2020-12-14房子70年產權到期后怎么辦?民法典草案規定:自動續期,可免費?
2020-11-07房產保全取消多久能過戶
2020-12-07找房屋中介要注意什么
2021-01-17國有土地使用證到期該怎么做
2020-12-11房屋長期出租是一年一簽嗎
2020-12-01集體合同的訂立主體是公司嗎
2021-02-03勞動合同終止爭議的解決方式是什么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