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統民法理論將共同侵權行為分為三種形態:
一是狹義的共同侵權行為,又叫共同加害行為;
二是準共同侵權行為,或稱共同危險行為;
三是視為共同侵權行為,即有教唆人、幫助人參加的共同侵權行為。
本文研究的是共同危險行為,它是指數人共同實施有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危險行為,對所造成的損害后果不能判明真正加害人的情況。
二、共同危險的淵源
共同危險行為制度起源于羅馬法,最初稱之為倒潑和投擲之訴”。1900年《德國民法典》第一次規定了共同危險行為,而后為大陸法系國家所繼受。英美法系國家雖無成文法規定,但對共同危險行為亦在司法判例中予以了確認。
關于共同危險行為,我國的《民法通則》并無相關規定,2001年12月6日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首次出現了共同危險行為,但也僅對其舉證責任作出規定。2003年12月29日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條明確規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并造成損害后果,不能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應當按照《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共同危險行為人能夠證明損害后果不是由其行為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至此,我國的共同危險行為制度從實體法規則的角度得以真正確立,不僅填補了立法上的空白,在最初的司法實踐上更是立竿見影。
三、共同危險行為構成要件的爭議學說:
三構成要件說持這種觀點的學者主要有王*明等人,王先生認為共同危險行為的構成要件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數人實施了危險行為;
2、數人的行為都具危險性;
3、加害人的不確定性。
顯然這里缺乏對共同危險行為人主觀過錯的研究,與傳統的侵權行為構成要件相去甚遠。筆者認為侵權行為制度的設立目的在于通過對違法行為人的責難來彌補無辜受害人的損失,而行為人具有過錯恰恰是法律予以歸責的基礎,因此欠缺對行為人過錯的探討,侵權行為制度的目的是難以實現的。此外將主觀過錯作為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也是由侵權行為制度的價值趨向決定的,它與道德要求相吻合,是保護個人自由和社會安全的需要。因此作為侵權行為制度分支之一的共同危險行為,其構成要件理應包括主觀過錯。
四構成要件說大多數學者都同意四構成要件說,其中又以楊*新、張*明的觀點為突出代表者。
楊先生認為共同危險行為的構成要件包括:
1、行為是由數人實施的;
2、行為的性質具有危險性;
3、具有危險性的共同行為是致人損害的原因;
4、損害結果不是共同危險行為人全體所致,但不能判明誰是加害人。
這種觀點在理論上成型較早,由于其用語邏輯性強,支持的學者也較多。唯一不足之處便是楊先生亦未明列共同危險行為人的主觀過錯要件,雖然楊先生在說明行為的危險性時指出:行為人主觀上沒有致人損害的故意,既沒有共同的故意,也沒有單獨的故意,只存在疏于注意義務的共同過失。”但是筆者認為這種過于隱蔽的做法,使其在司法判例中的作用大打折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果有異議具體采取哪種方法來處理
2021-02-14交通運輸工具是否可以質押
2020-12-09車禍事故處理多久下來
2021-01-24子女贍養父母有哪些應盡義務
2021-01-26房產出租了,房子還能買賣或抵押嗎?
2021-02-22勞動合同的試用期只能約定幾次
2021-02-22股東之間能有競業限制嗎
2021-01-13勞務外包是同工同酬嗎
2020-12-22新車自燃廠家賠嗎
2021-02-11法律對保險合同的變更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6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有多久
2021-02-13保險公司重大疾病理賠流程的時間
2021-03-23保險公司承擔給付責任的交通事故賠償案件
2020-11-30車禍受傷保險賠償有期限嗎
2020-11-27買保險時假報年齡的后果
2020-12-23違反告知義務的法律后果
2020-12-01投保時注意事項及須知
2021-03-23分清一般代理和全權代理
2020-11-13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的必要性是什么
2021-03-01土地承包應當進行哪些程序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