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死亡賠償金的性質,傳統上有“扶養喪失說”和“繼承喪失說”兩種理論。
“扶養喪失說”認為,因侵害他人生命導致受害入死亡,受害人生前扶養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沒有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因此喪失了生活資源的供給來源,受有財產損害,侵權責任人應當對該項損害予以賠償。但在很多情況下,受害人并沒有需要扶養的近親屬,為平衡利益,法律規定侵權責任人對受害人近親屬因受害人死亡而受有的反射性精神利益損害,亦應當賠償。我國的《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基本上采納了這一理論,將死亡賠償金定性為精神損害撫慰金。
“繼承喪失說”認為,侵害他人生命致人死亡,不僅生命利益本身受侵害,而且造成受害人余命年歲內的收入損失,也就是給受害人共同生活的家庭共同體造成財產損失。因加害人的侵害行為導致受害人死亡從而使得這些未來可以獲得的收入完全喪失,以致受害人的法定繼承人在將來所能繼承的財產減少。因此,死亡賠償金的內容是對收入損失的賠償,其性質是財產損害賠償,而不是精神損害賠償。我國《國家賠償法》所確定的賠償的原則為受害人的物質損害的范圍,其將死亡賠償金也列入賠償的范圍之內,也就是確定了死亡賠償金的財產性質地位。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從《民法通則》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立法目的出發,參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對死亡賠償金也作了相應的司法調整。
關于死亡賠償金,司法實踐中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國家賠償法》第二十七條第項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總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對死者生前扶養的無勞動能力的人,還應當支付生活費。
2、《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五十條第十一項規定,“精神損害撫慰金: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6年。
3、《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職工因工死亡,其直系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于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48個月至6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具體標準由統籌地區的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規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以下方式: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其他損害情形的精神撫慰金。”
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三款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第二十九條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第三十條賠償權利人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于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相關標準計算。
6、《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因觸電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范圍包括:死亡補償費:按照當地平均生活費計算,補償二十年。對七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少計一年,但補償年限最低不少于十年。
7、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外海上人身傷亡案件損害賠償的具體規定》四、死亡賠償范圍和計算公式收入損失。提指根據死者生前的綜合收入水平計算的收入損失。收入損失=x死亡時起至退休的年數+退休收入x10死者年個人生活費占年收入的25%-30%。醫療、護理費具體內容參見前條第項。安撫費。是指對死者遺屬的精神損失所給予的補償。喪葬費。包括運尸、火化、骨灰盒和一期骨灰存放費等合理支出。但以死者生前6個月的收入總額為限。其他必要的費用。包括尋找尸體、遺屬的交通、食宿及誤工等合理費用。八、賠償費應賠付給死者遺屬、傷殘者本人。
從以上列出的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中可以看出,有關死亡賠償金的規定用語混亂且含義不同,標準不一,有的稱為“死亡賠償金”,有的稱為“死亡補償費”,也有稱“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有“精神損害撫慰金”等等,以致造成理解和適用上的困難,立法機關有必要對此問題予以規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檔案里的處分好拿掉嗎
2020-12-08半月板損傷輕傷認定
2021-01-19行政機關可以設置行政許可嗎
2020-11-25傷殘鑒定需要多少錢
2021-03-21結婚程序有瑕疵如何處理
2021-03-19對管轄異議二審裁定不服怎么辦
2020-12-01汽車追尾事故賠償
2020-12-04被取保候審了就表示結案了嗎,還會判刑嗎
2020-12-03手寫房屋放棄繼承書可以反悔嗎
2021-01-29對公賬戶變更法人流程有哪些
2021-01-25主債權還沒成立,擔保合同還成立嗎
2021-01-13涉及刑事案件怎么處理?
2020-11-08房改售房面積如何計算?
2020-12-10干15天辭職有工資嗎
2020-11-12買兩份意外險,賠付是不是兩份都分別賠付
2021-01-15選擇保險有哪些基本原則
2021-01-22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1割去雙耳 4張保單曝自演血案真相
2021-03-07怎樣判斷保險合同成立
2021-01-23車禍保險公司一年沒賠償怎么辦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