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合同違約責任不對等合法嗎
某《商品房買賣補充協議》規定:買受人如果不按時交付房款,須向出賣人支付購房款的10%作為違約金。買受人不能在規定期限內取得產權證書的,出賣人按已付房價款的1%向買受人支付違約金。這樣合法嗎?
《合同法》第5條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72條、第73條的規定,開發商利用優勢或者利用對方沒有經驗,致使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的,構成顯失公平。購房者可以據此請求人民法院予以變更或撤銷,并根據合同法規定,要求增加開發商的違約金,減少購房者的違約金。
合同違約責任賠償原則
(一)完全賠償原則
完全賠償原則是因違約方的違約行為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損失,都應由違約方負賠償責任。即違約方不僅應賠償對方因其違約而引起的現實財產的減少,而是應賠償對方因合同履行而得到的履行利益。這是對受害人利益實行全面的、充分的保護的有效措施。從公平和等價交換原則看,由于違約方的違約而使受害人遭受損害,違約方也應以自己的財產賠償全部損害。當然,這種賠償應限制在法律規定的合理范圍內。
根據《合同法》第113條的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實際損失是現存的損失,可以說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損失,一般也不會產生爭議。關鍵是要掌握可得利益。可得利益是合同履行后債權人可以實現或者取得的收益,它具有以下特點:
1、未來性。可得利益不是現實的利益,而是一種未來的利益,它必須是經過合同違約方履行后才能獲得的利益。
2、期待性。可得利益是當事人訂立合同時可以預見的利益,可得利益的損失也是合同當事人能夠預見到的損失。
3、一定的現實性。盡管可得利益并非訂立合同時就可實際享有的利益,但這種利益并不是臆想的,如果合同違約方不違約,是非違約方可以得到的利益。
(二)合理預見原則
《合同法》第11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這就是合理預見原則,又叫可預見性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預見的主體是違約方;
2、預見的時間是合同訂立時;
3、預見的內容是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財產損失的范圍;
4、判斷違約方能否預見的標準采用主觀和客觀相結合的標準,即通常以同類型的社會一般人的預見能力為標準。
(三)減輕損害原則
也叫采取適當措施避免損失擴大原則,是指在一方違約并造成損害后,受害人必須采取合理措施以防止損害的擴大,否則,受害人應對擴大部分的損害負責,違約方此時也有權請求從損害賠償金額中扣除本可避免的損害部分。也就是將減輕損害作為受害人的一項義務看待,并以此限制違約方的賠償責任。
《合同法》第119條也作出了明確規定:當事人一方違約后,對方應當采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采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當事人因防止損失擴大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違約方承擔。減輕損害原則的構成要件是:
1、損害的發生由違約方所致,受害人對此沒有過錯;
2、受害人未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損害擴大;
3、受害人的不當行為造成損害擴大。
(四)損益相抵原則
又叫損益同銷,是指受害人基于損害發生的同一原因而獲得利益時,應將所受利益從所受損害中扣除,以確定損害賠償范圍。這是確定賠償責任范圍的重要規則。根據這一規則,違約既使受害人遭受了損害,又使受害人獲得了利益時,法院應責令違約方賠償受害人全部損害與受害人所得利益的差額,這是凈損失、真實損失,但并不是減輕違約方本應承擔的責任。我國《民法通則》和《合同法》都沒有規定損益相抵原則,但基于誠實信用原則和公平原則,應承認此原則。
具體地說,違約損害賠償地目的是補償受害人所遭受的損失,并非使受害人反而因此而受益。由于同一違約行為既遭受損失,又獲得利益,如不將利益予以扣除,就等于讓受害人因違約行為而受益,這是違反違約損害賠償的本意和目的的。因此,必須采取損益相抵原則。損益相抵原則的構成要件:
1、違約損害賠償之債已經成立。這是前提條件。即只有構成違約損害賠償之債時,才有必要確定損害賠償范圍,而損益相抵恰恰是限制損害賠償范圍的因素。
2、違約行為造成了損害和收益。即損害和收益是同一違約行為的不同結果。
(五)責任相抵原則
是指按照債權人與債務人各自應負的責任確定責任范圍。《合同法》第120條規定: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就是責任相抵原則。同時應明確,在我國合同法理論上,責任相抵是一種形象的說法,不是指當事人的責任抵銷,是在確定各自應負的責任基礎上確定賠償責任。責任相抵原則的構成要件:
1、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即適用前提是雙方當事人都存在違約行為。這是客觀要件,只要客觀上具有違約行為,而不管主觀上是否存在過錯。
2、雙方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在當事人雙方都違約的情況下,其各自承擔與其違約行為相對應的違約責任,不能相互替代。
(六)經營欺詐懲罰性賠償原則
針對交易中各種嚴重的欺詐行為,特別是出售假冒偽劣商品產生的欺詐行為的嚴重存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明確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
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并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經營欺詐懲罰性賠償原則的構成要件:
1、經營者提供商品、服務有欺詐行為的存在。常見的有:直接出售假冒商品的行為;故意短斤少兩的行為;消費加工承攬中偷工減料、偷換原材料的行為;在修理服務中偷換零件、虛列修理項目、增報修理費的行為等。
2、消費者受到損害。首先,要有消費者受到損害的事實發生;其次,受損害者只能是消費者。
3、消費者要求經營者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
綜上所述,就是小編提供關于問題的答案,大家可以仔細閱讀本文,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明智的決定與處理。如果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其他任何法律問題,可來律霸網,會有專業的律師為你解答,定能完美解決你的煩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應該怎樣來處理房產糾紛
2021-01-08人身損害死亡賠償金怎么算
2021-03-09股東在何情形可代表公司訴訟
2021-02-25公司不分利潤股東能退股嗎
2020-12-15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暫行規定有什么
2021-03-16老人如何確認監護人
2021-03-20老人贈與房屋證明怎么寫
2021-02-20協議管轄的范圍有哪些
2021-01-13家長把學生打了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62020年房產稅如何征收
2020-12-13農村房產證確權該如何
2021-01-24個人銷售住房是否繳納印花稅
2021-03-09人壽保險無效的情形有哪些,人壽保險索賠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0出口產品責任險筑道出口防險墻[1]
2021-03-25海洋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關系人有哪些
2020-11-29<保險法>之財產保險部分學習摘要
2021-03-17交通事故受害方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28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銀行貸款禁止投向保險公司嗎
2020-12-25車禍后保險公司拒賠的原因是什么
2021-01-02